('岳飞将自己的水袋递给她,低声道:“没事了,以后会好起来的。”老妇点点头,没有喝,却紧紧抓住那羊皮水袋,仿佛抓住最后的救命稻草。……回到钦差暂居的会稽城后,岳飞没有休息,而是第一时间将自己一路剿匪时搜集到的各种民生消息送到王洋身边。不过他扑了个空,王洋并不在县城府衙中,而是去了这里器械监。器械监便是原本的军械监,王洋的任务,除了分地外,同时也要求江南的器械监推广农具。太子殿下这些年的重金悬赏,很是改进了一些农具,比如可以人力转动的脱粒机,有了独立风道、不只是扇叶的风扇车等等,至于早就有的耧车、铁犁在这里更是常见。以前王洋不明白这些昂贵的农具农人又买不起,太子为何还要重金改进呢?然而后来,随着焦炭炼铁的推广和铁器产量的暴涨,王洋渐渐发现,铁器居然是如此的重要,它于整个大宋有一种润物无声的孕养,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匠人的数量越发多了。原本昂贵的木匠工具价格暴跌,加之有了大量铁钉之后,一些简单的木匠活,农夫们摸索着便自己做了。匠人数量多了,器械的价格便自然而然地降了下来,原本高不可攀的农具,如今一些地多的农户,咬咬牙,便也买下来了,毕竟每年收获时节都是与天抢饭吃,这些农具既可以让他们少干些活计,也可以从老天手中抢到更多的饭食。有时候亲戚邻里,也会提着半篮粮食,前来借用,算是额外收获。王洋如今就正站在一台风扇车前,这车有四个脚,一人高,像一个大风箱,碾过的粮食从上边倒下去,转动扇叶,便能用风力把轻巧的稻壳吹走,比用筛子不知道快到哪里去了。他摸着下巴,思考着如何才能让这东西卖得更便宜些。正想着,便见一身风尘的年轻将领在小吏的引领下,向他走来。“不必多礼!”王洋熟练地摆手,“这次任务可还顺利?”“一切安好!”岳飞抱拳,将自己这些天收集的记录双手递上。王洋笑了笑,将手扎放入袖带中:“先别急,和我一起,看看这次送来的新农具如何使用。”岳飞自然应了,看着器械司的工匠将谷物放在那脱粒机上,不由眉头微皱。“怎么了?”王洋察觉到他似乎并不喜欢。岳飞沉默一息,斟酌道:“冬日农闲时,去大户人家脱粒打谷,能挣些浮财,是许多贫家熬过冬日之依靠。”若是有了这东西,大户方便了,但许多穷人,便要失去这份收入了。王洋轻笑道:“这些,我当然知道,否则,你以为太子殿下,为何要废除杂税,重定田亩?”岳飞猛然抬头,目光锐利。第237章 怎么就遇到了见这位将领似乎有所触动, 王洋微微一笑,一边观察着这些新的器械,一边给岳飞讲起了这次在江南清查田亩的重要性。方腊之乱后, 朝廷里出现巨大的动荡, 从上到下连皇帝都被清洗了, 殿下也提拔了一批官员。而江南的土地也是这时被大宋的世家大族盯上,王洋过来便是要将伸出来的手一一斩断。按他与太子殿下原来计划, 是想将土地收归国中, 再行分配, 土地户主去世后,土归朝廷, 再重新分配。但他们很快发现, 以如今的宗族势力, 这事需要的基层吏员数量将会是一个大宋根本负担不起的数字。他们手上的人,连江南一地的府田制都维持不了。所以, 只能退而求其次, 先将土地分给无地之人,规定个人的土地可以抵押借钱, 可以卖给官府, 但不能私下买卖,以此暂时控制兼并。而太子殿下推广农具便是要提高生产效率, 让农人节约出更多的时间。“鹏举啊, ”王洋细心地给他解释道, “从古至今, 庶民身上都挂着无数枷锁, 传自法家的治国之理, 便让官府权贵, 能拿尽拿,让庶民片刻不得闲暇,不生事端,但如此一来,治国是容易了,庶民却生活困苦,稍遇天灾,便的难以求生。若我们能寻些机会,给他们的更多的时光,你觉得,他们会不会渐渐习惯?”岳飞眸中神光湛然,认真道:“您说得不错,先前是我想岔了,无法冬季打谷,也可以去开荒,去城中寻些事情,再不济,修缮水利,总能找到办法,但多出来的,都是他们的。”王大人的说法,其实与他这些年在韩家所学的儒家之说相差甚远,在韩家学堂里,他学得最多的便是习得文武艺货卖帝王家,忠君爱国,爱民如子,却从来也没有觉得是加购买田地哪里不对,土地是立身之本,留下的越多,便越是给子孙积福。但王洋的想法给了他一个新方向,或许,在劝农桑之外,还有更好的办法?他不是太了解,但他有眼睛,可以慢慢来看,这是对是错。无论如何,他是喜欢这种好官的,因为他们知道庶民的苦,并不高高在上。岳飞曾经见过韩家致仕的丞相,但他觉得那位威仪虽重,却离他们太远,和太子殿下一派,却是全然不同的。王洋看他赞同,十分满意,又和他讲起工商业的重要性,江南之地土地兼并如此严重,但是发达的工业与商业却容纳了大量的失地人口,太子殿下与他说过,如果他愿意,可以直接对农人征以重税,补贴工商,但最终还是没有如此选择。太子殿下说,宁愿多花些时间,也不愿意让这些庶民来当代价。岳飞听得有些入神。-同一时间,京城。九月时节,东京城外的泽园如今已经是人满为患,大街小巷里,除了前来看热闹的海量市民,还有各国使节、海外商贸,各地大族。因为,又到了两年一次商品展览会!在三个月之前,这场大会的邀请函发出后,大宋国内天南海北的大商巨贾们便嗷嗷叫着,挥舞着虎头钞,开始争抢泽园最好的位置,并且把自己的展地布置得富丽堂皇,不输宫廷。而许多没有收到邀请的商户们也不气馁,他们带着各自的货物主动前来,没有位置就给钱买,买不到就占泽园周围的商铺,反正无论如何,也要把自家的名声打出去。其实他们很多人的货物都是不愁销路的,大宋再怎么繁华,也是农业社会,物资远不到丰盈的程度,但他们看重的,不是一时的利益,而是太子殿下的看重啊!太子殿下天人下凡,有着一手点石成金的本事,他手里哪怕是随便漏下那么一点东西,也够他们一飞冲天的。所以,绝对不能放过,更重要的是,许多商人已经看到太子对商人的重视,开始主动展现实力,想要提高商人的社会地位了。要知道,自秦汉以来,士农工商,以商为下等,虽然大宋一朝要好上许多,但也好得有限,如果有机会能提高一点地位,一些钱财又算得上什么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