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页(1 / 1)

('不过这玩意普通老百姓可能舍不得买,王家还是买得起的。文哥儿自长牙后也拥有了自己的小牙刷,就是他的指头抓握时还不怎么灵便,一开始还要大人帮忙轻轻刷上几下。现在经过文哥儿每天早起的努力练习,也可以自己来来回回刷上好一会儿了。文哥儿刷着牙,心里还蛮惆怅的。奶茶有了,果茶有了,连牙刷都有了,各种各样的家具也都有了,这些容易入门的餐饮业和手工制造业都没有他发挥聪明才智的余地,以后他怕是没什么办法攒私房钱。难道真要好好读书天天向上?这个念头一冒出来,文哥儿立刻想起他爹和他爹那些大佬朋友。那卷到极点的科举独木桥,他走得过去吗?唉,愁人啊,太愁人了。自年二十四起,王华就封了官印回家放年假了,早上起来见文哥儿刷个牙都又是皱眉又是发愁,登时乐了。他过去揉了把文哥儿的脑袋,问道:“一大早的,你又在瞎琢磨什么?”文哥儿唉声叹气:“读书,难!”他目前只能一个词一个词地往外蹦,偏就把这个“难”字说得老气横秋,听得王华更乐了。王华说道:“你也知道读书难,可得早些识字读书才是。”他还与文哥儿回忆往昔,说他当年也觉得自己聪明绝顶,读书堪称过目不忘,直至落第后才知道天下人才济济。与谢迁他们二十几岁春风得意、金榜题名不同,王华是三十好几才中的状元。他十六岁中了秀才,此后便屡次在乡试里落第,期间他选了许多读书人嫌弃太穷太累不愿意干的活:教职。简单来说,就是去当教书先生。按照朝廷规定,接受教职至少得干满五年,干完才能辞职继续去参加科举。王华也是没办法,一直考不上,难道要一直窝在家里吃白饭?所以他最终还是决定接受这份包吃包住、还算清闲的工作。五年干完,他就继续去考编了。文哥儿是不知道这些的,没想到他爹小时候那么牛逼,中间竟也有快二十年的低谷。这可真不容易啊!更没想到的是,教书这个职业在明朝居然也这么不受读书人待见。看来明朝人也深谙“上辈子杀猪,这辈子教书”的苦楚!这不就是后世很多人先考个事业编当成过渡期,干着清闲的工作、拿着工资刷题考公务员吗!很明显,国考上岸自古以来就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估计朝廷也是看透了这些教职人员的本质,才定个不干满五年不许辞职去考公。想混日子骗俸禄,别做梦了,朱元璋在天上看着你!文哥儿得知连他爹这种水平都为上岸奋斗了那么多年,顿时又长长地叹了口气。他很想问问是不是有什么荫官制度,就是亲爹和亲哥牛逼了,直接让儿子(弟弟)混个一官半职,不用考试的那种。可想想问出口可能会挨揍,文哥儿又把话咽了回去。在明朝想活得滋润可真难啊!金生说了,家里没有举人的话,每年都要给官府白干活,你不应征要被抓去坐牢,边吃牢饭边白干活。根本没法好好种地。就算家中人丁兴旺、侥幸能好好种地,收成也要交很多给官府。万一不幸地遇上旱涝灾害,那可能就只能卖地换口粮了。每家每户分到的地就那么点,卖个几回全没了,怎么办?卖身,卖女儿,卖儿子。当个小老百姓,一辈子估摸着就是这样了。说来说去,宇宙的尽头依然是考公啊!难道等他再长大些就要接受八股文的摧残?生活不易,小文叹气。早饭过后,有人送了王守仁的信回来。王守仁在信里给诸位长辈拜了年,顺便托人给文哥儿带了周岁礼。王华拿着王守仁让人带回来的布包去给文哥儿拆开瞅瞅,自己则坐在一边看信。文哥儿没想到自己能提前收到生日礼物,颇有些激动。他兴冲冲地把布包打开,赫然发现里头装着的是一叠字帖。王守仁还单独给他写了封短信,说自己不能回来看他抓周,特意把自己这几个月在江西搜罗来的字帖匀他一些。王守仁在信里殷殷期盼:这可全是当世名家看了都说好的宝贝,相信弟弟你从小多多观摩,日后书法必有所成!文哥儿:?????王阳明啊王阳明,没想到你是这样的王阳明!这大过年的,大老远让人给弟弟捎这么多字帖,你一定是魔鬼吧!王华见文哥儿对着那叠字帖都快委屈哭了,很没有父爱地笑了出声。等瞧见文哥儿气鼓鼓地望了过来,王华才忍住笑说道:“你兄长也是自己觉得这些字帖好才托人送你,你好好收着。”文哥儿继续气鼓鼓。这个哥哥不能要了!这个爹也不能要了!作者有话说:文哥儿:怎么会有这么过分的哥哥!王守仁:这才哪到哪文哥儿:???*今天依然勤勉地二更了!*注:①明朝牙刷:根据考古发现和一些文献记载,宋元时期已经有了和后世很像的牙刷到了李时珍写《本草纲目》的时候,还写过牙齿稀疏这个病“忌用牙刷”,也就是说,明朝中后期牙刷已经很常见,不然不会有“忌用”的说法。②明朝教职制度:……打开过的资料太多,一时找不着在哪看的了按照《明史》记载,有资格去教书的举人“愿就教职者仅十之三”,大家都不太愿意去,地方教育缺员严重,王华这个秀才因为学问特别好就被特招了。一开始教职不许去考公,后面慢慢开放了,甚至还给点优待政策,和后世的支教攒资历差不多吧第17章文哥儿有点气,可还是耐不住好奇心,又凑过去看他哥给他爹写了啥。他虽只跟着王华读了本《大学》,掌握的词汇量却大大增加了,日常信件看起来已经没什么障碍。王华觉得信里也没啥特别内容,见文哥儿想看,便把王守仁的家书递给他看,叫他趁这机会温习温习学过的字。王守仁主要讲的还是接下来的安排,明朝科举规矩很多,比如乡试跟高考似的,要在户口所在地考。要不怎么叫乡试呢。更重要的是,想要参加乡试还得是在校学生。国子监、府学、州学、县学,你总要考进其中一个,获取“童生”资格。最好的学校自然是国子监,可是国子监名额不好拿。刚设立国子监那会,一到七品官手里都有个名额,后来限制渐渐收紧,得是三品官以上的官员子弟才有资格当国子监的“官生”。这么苛刻的要求,王华这个翰林修撰手头自然是没名额的。所以王守仁得回浙江考乡试。 ', ' ')

最新小说: 唐末狂人录 我靠种田飞升了[穿书] 干掉死去的白月光 救赎虫族商界奇才的雌君 大山(年代 兄妹1v1) 瓦莱里娅 奸臣为后 魔王大人是魅魔 被非人类偏爱了 被联盟战神拯救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