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揉了下她的脑袋:“没事。”程茉“唉”地叹了一口气,继续小声嘟囔:“可惜啊,我还挺想知道和十八岁的男生谈恋爱是什么感觉呢。”“……”二十奔八的陈琛膝盖中了一箭。他郑重其事地把人捞起来,威胁她:“你要是敢出轨,我就……”“打住打住,咱俩还没结婚,最多叫劈腿啊。”陈琛看了她一眼,不说话了。程茉倒还挺想知道陈琛这个问题的答案,凑近他问:“要是我劈……唔”陈琛用嘴巴堵住她的嘴巴,一直到程茉呼吸不过来时才放开人:“不准说那两个字。”半夜,程茉睡着迷迷糊糊,忽然被耳朵上的噬感弄醒。“大哥,别搞我了好吧,明天早起还要上班。”“不行。”已经把头埋在她腰间的男人气喘吁吁地说。-“程姐,今天又加班啊?这得让老板给你发奖金啊。”拿着包准备离开的小胖,对着连续加了一星期班的程茉这样说。程茉笑了笑,比起在家里哭哭呜呜的加班,她更喜欢办公室这样安静的环境。晚上回家,程茉轻手轻脚地推开了卧室的门。卧室里一片漆黑。陈琛在被子里,已经睡熟的样子。放在床头柜上的手机倒还发着莹莹的白光。程茉放轻了呼吸地走过去,想帮他把手机关上。不期然看见手机屏幕上的页面。“老婆觉得自己年纪太大怎么办?”“老婆突然表示想和年轻男孩谈恋爱是因为欲/求/不满吗?”“18岁男生和28岁男人最大的区别是什么?”…………也是没想到,自己随口一句话,就扎到这男人的玻璃心了。程茉洗漱完,窸窸窣窣地脱掉衣服,钻进被子里,环住陈琛滚烫的背。他半梦半醒地说:“你回来了。”程茉“嗯”了一声:“回来了。”“别离开我。”声音里是浓浓的睡意。“不离开。”她继续哄。“你要是敢离开,我就……”这就又开始威胁了?“你就干什么?”程茉真的很好奇陈琛的回答。陈琛闭着眼皮,喃喃地说:“我就去死。”用最怂的语气,说最凶的话。虽然不想承认,但十八岁,那个年纪,不管干什么,都是让人羡慕的。这几天晚上,陈琛难得梦到了十八岁的自己。陈琛十八岁那一年,中国数学竞赛代表队在IMO(国际数学竞赛)中获得了全球第一,全员满分的封神成绩。出现一个满分,在别的国家队伍里都是称为天才的存在,更何况是全员满分。史无前例。知道这个消息的瞬间,平时指导这几个孩子的严厉胡教练当场流下热泪。全球新闻电视台同步转播着这一则消息。在森严庄重的领奖台上。六人小队的队长,来自中国的Chen,身披国旗,走上了领奖台。无数闪光灯对准了他。他在庄严肃穆的国歌之下,高高举起手中的奖杯。全场沸腾欢呼。赛后采访。英俊的中国少年身着国旗,面容冷峻,面前堆满了话筒和相机,闪光灯一下又一下地穿过他的脸,游刃有余地用不同语言回答记着的提问。在所有人以为,这项荣誉不过是这位天才少年奇迹人生的开端时,他却从神坛上坠落,消失得几无踪迹。有小道消息说,他为了巨额奖学金,去了国内top1的经济学院,和引他入门的数学系教师近乎决裂。没有人能证明这则新闻的真实或假,但大家知道的是,国内排名前三大学的数学专业里,没有一个叫做陈琛的新生。在所有人已经忘记这个人的时候,在离他举世瞩目又迅速沉寂的五年后。这个名字,再一次,如雷贯耳地,势不可挡地,出现在大众面前。陈琛,以沉没猜想摘得了第78届费罗子数学奖,再一次打破历史,成为这个标杆级专业大奖最年轻的获奖者,数学界的新起之秀。“为什么会用沉没来定义这一个理论呢?”大多数数学家都会选择用自己的名字为一个理论命名,一次国际论坛采访时,有记者问出了这个大众好奇的问题。年轻矜贵的数学家抬起头,嗓音淡然:“因为沉没,就是我的心之所向。”翻译问题,提问的外国记者半懂不懂地点了点头,没再纠结这个只是作为热场的开场问题。很快,滑到下一个问题。“你在数学上取得了这么高的成就,是出于对数学的热爱吗?”“热爱?”陈琛撩起眼皮,“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件事情,能靠热爱就能走得长远。”“那是?”记者追问道。陈琛:“是笨拙。”“笨拙?”“对。是不去计较眼前利益得失的愚笨,是纵行暗夜,心怀萤火的执着。”记者笑道:“那您是怎么确定自己要在数学这个领域上执着到底呢?”“那个时候年纪小,有个特别好的朋友搬家了,情绪糟糕,为了转移注意力,就买了一本奥赛题,慢慢的,发现自己还挺适合做这个。”“您有什么话给别的走在或者即将走进数学道路上的人的吗?现在很多年轻人,都把您当成偶像。”陈琛看向镜头,徐徐开口:“很遗憾,你选择了一条乏味、枯燥、没那么容易出成果也没那么轻易变富裕的路。你可以及时返航,迷途不晚。好了,可以放弃了。”众人因为陈琛的大胆发言而面面相觑,惊慌起来。陈琛轻扫了一眼,继续说:“不过。如果你听完上面那句话,还想坚持一下。那么我要说,恭喜你,你拿到了进入了一个奥妙、恢弘、逻辑堆建的宏伟世界的入场券,在这里,你的智力将被开发到极限,一切不可能都会被消解。你,将会缔造关于数字的神话。”场内沉默了一秒,雷动的掌声响起。这个时候,有一道不太合群的,语带挑剔的声音插了进来:“有一位叫做井千的中国数学家,被称为费奖遗珠,您先于前辈获得这个奖,有什么经验传授吗?”看上去没什么毛病的一个问题,每一个字眼都在给陈琛挖坑。前辈轮不到陈琛说教,经验更是谈不上。陈琛但凡“嗯”一下,都会被骂上微博热搜,说他狂妄自大。旁边的中国记者敏锐地察觉到了对方的恶意,表情一变,想要提醒他。但是在无数闪光灯下,很难明示。着急不行时,她听到陈琛缓缓开口,给出了一个完美的回答:“正如前人所说,我只是站在了巨人肩膀上。”惊险的问题被陈琛三两拨千金的回答化解,中国记者迅速解围,把话题引向轻松的方向:“您这年纪轻轻,大奖入手,多少人都说要是像您这样就圆满了。那您有没有遗憾的事情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