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哟,郑郁林竟然能说出这么好听的话来?卢清越还挺不可思议的。她“嗯”了一声,说,“你记得约定就好,孩子也挺想你的,尽早回来吧。”郑郁林听她说孩子挺想自己,突然就想问问,你有没有想我?然后立即被自己的想法惊了一下。鬼使神差啊,卢清越怎么可能想他?再说,这话要是真的问出来,那个女人会不会直接把电话挂断?郑郁林被自己的想象给逗得笑起来。他说,“那我先挂了,客户还在等我。”卢清越,“好的,去赚钱吧,加油!”郑郁林这次是真的失笑,“嗯,我加油,赚了钱给你和孩子们买礼物。”卢清越,“不敢,不敢,给我涨点工资是正经。”两人本来要说再见,却又黏黏糊糊的聊了两句,谁也没觉得哪里不对劲。直到助理敲门进来,提醒郑郁林,时间已经过去了五分钟,不要让杜总久等,他这才挂断了电话。既然郑郁林同意了,卢清越也就没了最后的顾虑。她将小娟收集来的资料拿过来,仔细阅读,发现大宅附近还真又几所不错的幼儿园。虽然不如现在这所幼儿园噱头这么足,但优势在于办园时间长,师资稳定,教学经验丰富,毕业生也都很优秀。虽说不是那种收费很昂贵的贵族学府,但能在这里上学的孩子,家庭至少也在中产以上,家长素质普遍也都不错。说到家长素质,卢清越心里又忍不住嗤笑,现在这所幼儿园,说什么贵族学府,家长身份尊贵,可还不是混入了像付大波小三那样的学生家长。那个小三之前是给付太太做指甲的美甲师,一开始,付太太是去店里做指甲,后来为了方便,便请这个美甲师□□。一来二去,次数多了,这个美甲师见付家豪富至此,就动了歪心思,年纪不大,二十来岁,仗着年轻貌美,竟然去勾搭六十来岁的付大波。付大波也不是什么本分的男人,有钱男人有几个不拈花惹草的?对这个美甲师,他是来者不拒,很快就将她包养了起来。付太太这可真是引狼入室,后悔不跌。若只是普通的小情人,她也就装作看不到了,毕竟两人夫妻三十多年,付大波这盏不省油的灯早就将夫妻情分消耗得差不多了,剩下的也只有利益捆绑,只要别动摇她正房太太的地位,付大波想风流就风流去吧。可这个小三竟然转年就生了一对双胞胎,还是龙凤胎。估计是感觉有了孩子傍身,母凭子贵了,这小三便出来招摇过市,让付家的丑闻传的街头巷尾,人尽皆知,可把付太太气得够呛。今天,看到那个小三的样子,素质确实很差,想到佳琳和那样人的孩子在一个学校上学,卢清越心里就很膈应。要知道,上一世,抚林和佳琳都是在家读的私塾,后来抚林去的书院也是要查核家世背景的,世家子弟自不必说,首先就要是嫡子,庶子都没有入学资格,更别提这种外室养的孩子。卢清越虽然已经穿越到了现代,但有些古代封建礼教思想还是很根深蒂固。不仅根深蒂固,她还十分双标,明明佳琳和抚林也是私生子,可她就对这两个孩子十分疼爱,完全不考虑身份。可能人的本性就是如此吧,只能看到别人身上的污点,对自己家里的破事就能做到视而不见。卢清越也想过,郑郁林正值盛年,又财貌俱全,他身边的莺莺燕燕应该也不少,怎么从没听过他的八卦?要么是他做的隐秘,没被发现,要么就是自己和周童的情况相似,大家都知道,唯独对她守口如瓶。一想到自己有可能被郑郁林戴了绿帽子,卢清越心里顿时升起了一股火气。他敢!那个狗男人如果敢在外面胡搞,看她不把他给……等等,据原身说,郑郁林不是个无能的男人嘛……怪不得,他没有绯闻,原来是条件不允许。呵呵,这倒是省心了。卢清越想这些乱七八糟的时候,完全没意识到自己对于郑郁林已经隐隐有了占有欲。否则你管人家有没有情人,只不过是没有夫妻之实的联姻假夫妻而已。抛开这些没意义的胡思乱想,卢清越又沉浸在资料中。她初步筛选出了三家还不错的幼儿园放在一边供郑郁林选择。同时,想着明天见到周童,跟她分享一下,让她也看一看有没有适合于澹的,如果可以,两家人便能相约一起去看看幼儿园。可是,第二天,卢清越去幼儿园送孩子的时候,并没有看到周童。来送鱼蛋仔的只有他的保姆和司机。卢清越问鱼蛋仔怎么没见到他妈妈,他憨憨的说,“我爸爸昨天回来了,我妈妈睡懒觉,今天没起床,就让保姆阿姨来送我。”小孩子不懂避讳,有什么说什么。这话听到卢清越耳朵里,不禁让她多想,脸上也跟着一红。看来昨天晚上,周童和老公是小别胜新婚,过得十分滋润,今天早上才起不来吧。因为第二天就是周末了,卢清越便想,那就等下周见到周童再说,这个周末,刚好可以去考察一下幼儿园,下周见面详聊。郑郁林后来又来过一次电话,说是周日回来,卢清越便计划,一家三口周日去看幼儿园。周六这天,她则打算带着佳琳去一趟附近的另一所幼儿园。这所幼儿园情况很特殊,是小娟在附近收集幼儿园资料的时候发现的。那天,卢清越看完幼儿园资料,又把小娟叫过来,想详细的了解了一下选定的三所候选幼儿园。小娟讲了自己前期探访的情况,说完之后,她没有马上离开,而是一副还有话想说的表情。卢清越亲手给她倒了一杯咖啡,耐心问,“小娟,这是怎么了?心情不好?”谢过卢清越的咖啡,小娟想了想,还是没忍住,说出了原委。“清越姐,我这几天在附近给佳琳看幼儿园,发现咱们大宅附近,不仅有贵族学府,还有一些给农民工子弟上的借读幼儿园。”卢清越作为一个古人,没看过相关书籍和新闻,对这个群体不太了解,忙问小娟是怎么回事。小娟给她详细讲了什么是农民工,以及这类人群孩子求学的困境。“他们要是不带孩子出来务工,孩子就只能在老家,跟老人生活在一起,一年到头见不到父母。农村老人有几个能辅导孩子学习呢?孩子都要靠自己。自律的孩子还好一些,不自律的孩子很可能染上网瘾,刷手机,上网,年纪轻轻就辍学了。即便是那些学习不错的,也大部分要长期住校,缺乏父母关心,性格大多很孤僻。”卢清越听了就觉得心酸,毕竟原身之前也是农民家的孩子,来自于原身的记忆让她很有共鸣。她又问,“那跟着父母来大城市打工的话,他们怎么上学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