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页(1 / 1)

('冯鉴听完立即捉住卓思衡话中的漏洞,不屑道:“卓司业以此年纪在学政一任也算出众,然而银钱度支相关却未免太过自信。只说这些花销皆是有用之费,却不考虑国库库银与其他国事开支的花销。我且问你,可知今春为防备北方五州凌汛国库支出多少?南方四州春耕维调水利又有多少银钱水一样淌出去?百姓民生之计大过天,酸儒之费又有何脸面与其相提并论?”这话就显得尖锐很多,相当于直接将两种花销对立起来,若是真细细比较,只怕卓思衡就会落得个“哗众士林、图名清流”而不顾百姓死活的罪过,曾玄度心道不好,正想如何化解时,却见卓思衡不慌不忙接上了话。“皇上,臣今日确有一奏同时事关学政与民计。”皇上一直保持非常优雅的看戏状态,只是随着二人的言语时不时点头蹙眉,非常配合,他显然打定主意看最后讨论会发展到哪一步,不料卓思衡忽然横生枝节,此时他也捏了把汗,担忧春坛和学政因此而被打压,又不愿国库真的受其影响有碍重费。但卓思衡已然开口,他只能道:“说说看。”卓思衡行了礼,自袖中抽出一折,双手奉上,由胡百川转递上去时,他直起脊背,用在场每个人都能听见听清的音调和吐字说道:“此乃本次春坛的收入总揽,国子监自计春坛耗费银钱七千四百两余,纳入一万九千二百两,净剩一万一千八百两,国子监请旨能留下一千八百两用作阔充屋宇以待来日之用,其余一万两皆数尽缴府库,也是读书人为天下黎民之民生所计献一份微薄之力。”皇上与其余官吏皆是震惊,没人敢相信这样一个纯粹花钱的活动居然能赚这样多银子?难不成那些穷儒还能盘剥?“不可能!这定是之前户部拨银所余!被你拿来充装门面!”冯鉴怒道,“圣上请明鉴!”卓思衡笑了笑,将银子的来历和盘托出:“冯侍郎此言差矣。国子监也有自己赚银子的门道,若是总让户部府库出钱,难免像今日一样被排揎,这还是小的,若是弹劾奏上,那国子监官吏哪敢到圣上面前奏对?不过还请圣上及诸位大臣放心,此银并非盘剥而来,乃是出刊行印的纳入。”“出刊行印?”皇帝看着账上凭空多出来的银子也是一头雾水。“本次春坛共举行讲学五十三次,又有经筵一十五次,加上国子监太学内又有各位座师的雅集相聚,每次会况都有专人秉笔记录讲坛内容,分次辑录成册,由著文局校对刻板,刊印天下,此举不止为谋利,更为方便不得成行入京的学子能够共襄盛举,各州卖出本数不计其数,收入已明录在册。除此之外,每次讲学后云集学子所书之观感屡有佳篇,俱已收录编撰校对后刻板刷印,雅集诗画亦有别卷出印,想必很多大人家中已有收藏。臣不敢说此些书刊能比一时纸贵,但风靡各州书肆茶舍却是实情,账目俱在,尽可审阅。”说完他坦然接受四下投来的惊异和钦佩目光,却表现得非常恭谦,也不再攻击冯鉴。因为已经输了的对手便没有再纠缠的必要。其实卓思衡很想出些什么《明年科举前哨站:看看各州尖子生如何写应试文章》《国子监真题集》、《太学密卷》、《天下名师讲堂课后练》、《二十七州套题》、《春坛满分文章大全》之类的刻板刊印发行,但他觉得这事儿还得慢慢来,毕竟天下读书人刚掏过钱,总要等一等再实行他的国子监自给自足计划。毕竟,还有什么比卖给考生的参考书更赚钱的呢?卓思衡回忆起自己当年刷过的题,百感交集。崇政殿的朝廷大员们听完却不是百感交集,国子监能赚钱这件事就已经超出了他们的接受范围,每个人都惊异于此事的可行性,无人言语一二。最后还是皇上最先从震撼中缓过神,叹道:“有此良策,春坛想必再无异议,今后学政一事你务必尽心竭力。”第121章敲竹梆的吏员踩着回廊上的木板条,一次次通报距离考试结束的时间。投入此次考校之用的屋室共有八个,寻常用来传习诵课,此时里面坐满了奋笔疾书的太学生,时不时从窗格门里传出急促焦躁的磨墨声。有人早交答卷,意气风发或推或拉开糊了明纸的门,昂首迈大步走下台阶。不一会儿,最后一串竹梆连响宣告此次考校结束,所有卷子都要一并糊名封录再由专人誊抄后交由国子监选出的八位博士审阅,流程犹如科举般一丝不苟。但这只是国子监太学的一次摸底考试。这个词对于太学生过于新鲜和惊悚,他们听卓司业说出来时便有些不详的预感。春坛过后,国子监太学不管是师资还是生员都得到极大补充,尤其是学生,各州五十余名优秀学子的加入,让原本充斥腐朽懈怠气息的太学顿时竞发出韬奋之感,而因此名声大噪的太学也重新笼络了世家官宦的信任,好些人重新将孩子送了回来,不过他们其中也有因看圣上重视国子监才刻意为之。但原因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时之间国子监太学多了一百余名新生,加上之前的百余人,一共三百太学生的数字已经接近太宗一朝太学的规模。可问题也接踵而至,这样多的学生要一起授课基本无有可能。这时卓司业站了出来,他提出一个方案,进行一次从考至判完全模拟科举的考试,对学生的知识水平进行摸底,然后根据成绩排次分批,由不同博士与师傅任课,穿插安排课业与时间。太学人满难治的问题倒是解决了,可太学生却崩溃了。兴致勃勃刚入学的太学生们本以为迎接自己的是一次次风光的讲坛与对论,谁知上来连考三天,卓司业还贴心表示知道很多学生家远不方便,考试期间全都吃住在国子监,省去不必要的走动。当然,家长们都开心极了,连赞卓大人高瞻远瞩,今年秋天便是科举之年,卓大人让国子监出钱为学子们准备以假乱真的科举,让孩子们提前能体会氛围,又有真正的鸿儒出题博士主判,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啊!就连好些官员都对此举赞不绝口,尤其是家里有孩子马上要参加科举的,上朝时还专程去找卓思衡道谢。国子监太学新生宋端在考试前将所听所见告知卓思衡时忍不住笑道:“学生们提你时连姓氏官职都不敢带,只叫你阎王,他们也怕自己长辈听见斥责,毕竟但凡有孩子在太学的人,哪个如今不赞得你是有口皆碑?”“这就算阎王了吗?”卓思衡听完慢悠悠喝了口茶,“我还没说三张考卷加上全太学排名名单要带回家让家长签字呢。”这回连从来都是缓若秋水的宋端都愣住了,许久才道:“卓大人,将来你百岁之后含笑九泉,阎王见了你怕是都要纳头便拜直呼逊你一筹。” ', ' ')

最新小说: 主攻沙雕甜宠短篇合集 从春秋战国被人认为是天神开始 社恐美人强嫁恶霸后[七零] 劣质香烟 娇养太子妃 咬痕(abo) 純愛 歧途(NPH,姐弟骨) 品香 怪病(校园产奶1V1 软调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