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思衡一直沉默,这时,他抱起瑶光公主刘玉耀,将刘煦的女儿放在他面前道:“陛下,请看看阿辰,看看你的女儿,你不是在亡羊补牢,你是在为她从头开始。”刘煦愣住了。卓思衡将瑶光公主的手放在刘煦的掌心里说道:“先帝以身作则,让陛下知晓何为天子之责,今日陛下也当以身作则,教会阿辰何为天命所授者亦承天命之重。天助之不可常恃,人事之不可怠终,大有为之时,正在今日。”一直在啜泣的瑶光公主此时也顿住悲切的低息,她紧紧握住父亲的手道:“父皇,儿臣在这里聆听父皇教诲,父皇不要让儿臣无人可教无人可效法!”刘煦完好的眼中淌下泪水,他紧紧握住女儿的手,许久后才道:“你的父皇是天子,自然会得天眷顾,阿辰,不要哭了,在这里陪着父皇,如果老天不愿意给朕一次重来的机会,那也是天命之戒,你万不能重蹈覆辙……帝王之心必然刚柔相济,刚强顽石亦不可摧,这样才能抵御权力之利刃的百般摧残;柔不单单是对家人的责护,更是对天下万民之敬奉。卓大人曾说过,天下万民不能择帝王,因此帝王当择政以酬万民的仰赖。朕因旧日遭遇而总想为过去的自己找到一个出口,却忘记此命之于国,早已不是过去之身……朕想要求得你母后原谅,想要弥补从前自己的羸弱,但殊不知这样的作为,正是羸弱本身,寻常人或许理该如此,但天下之主万邦之君却断然不可,你要记住,决不能忘。”瑶光公主用力点头。卓思衡知道有些事挥别旧日的自己往往比直面来日的困境要难得多,他从前百般提醒旁敲侧击的道理,如今刘煦自己以一只眼目的代价悟透,也不知到底是该当此时还是冥冥之中。但终归他听到刘煦就此振作,心中已是比方才的绝望多了希冀。卓思衡欣慰又紧张,而恰在此时,太医进来禀报一切都已准备就绪,只等圣上的旨意。刘婉捂住胸口,已是难抑的焦灼;见子即将赴难,太后犹如先被刀割火燎,痛苦难当;大长公主看向刘煦,握住侄子的手,鼓舞他要坚强;卓思衡将瑶光公主自床上抱下后,向刘煦说道:“陛下,你我之业尚未及成,还记得我说得么?你我都将是明日的阶梯,你的明日还在等着你以身为范……陛下,要坚强些……”刘煦向卓思衡点点头,而后对太医轻声道:“朕准备好了。”……崇政殿内已点燃灯烛,夕阳隐没,殿内却犹如白昼。聚集此处的大臣们分外焦躁,他们虽是自行入宫,却都被扣押在此,为首的禁军油盐不进,只以拔出的刀刃冷漠相峙,还有人的孩子此时在明光学宫当中,也是无有消息。他们等来了高永清和虞雍,但这两个人都没有给予任何解释,虞雍是来调配禁军的,他只丢下一句自己按照圣旨办事,便不再多言,高永清更是惜字如金。可是人人都知道出了大事,帝京九门落锁,严禁出入,皇城更是被围得密不透风,没人见到皇帝,于是隐约有人明白大概出了什么事,他们要求见卓思衡,得到的答复是卓相正忙。有人提议,请大长公主出面主持大局,这些年刘莘吉在朝堂上颇为得心应手,也已有政绩傍身,自然服众,可也有人说这时候该是请赵王主事的时候了,一时两边还发生了争执,这次是高永清出面,将闹事的人押下去,留待圣裁。其实如果不是了解卓思衡,一直在旁一言不发的靳嘉和卢甘甚至以为他要谋朝篡位也未可知……但卓相不是这样的人。他们想问范希亮知不知道他那神通广大的表哥到底在做什么,可范希亮只是担忧地望着窗外。终于,他们一直期待的崇政殿内门打开了,这是皇帝上朝时由内廷至此的通道尽头,然而从里面走出的却不是皇帝,而是卓思衡。“明日朝会暂且搁置,今日你们可以散去回家了。”卓思衡言简意赅,只说这一句话,他面容和平常上朝时并无差别,那种泰山崩于前而不改色的镇定,让虞雍和高永清心中都生出些许叹服——毕竟他们是知晓发生了何事的。“敢问卓相,宫中到底出了什么事?”这时候只有一些家中世受爵禄且在朝为官的人敢说话了。“圣上遇刺,正在诊治。”一句话惊起千层浪,近百人的崇政殿顿时乱作一团,要不是卢甘和范希亮扶了一把,靳嘉差点栽倒下去。社稷累卵之危,这样大的事,也能如此轻描淡写么?但卓思衡就是如此平定。“敢问圣体如何?”又有人问道。卓思衡道:“不知,我正要去看。”“那……此时宫中由谁主事?”“大长公主殿下正在主持一切事宜,如明日有事,她会召见诸位。”终于有人按捺不住,上前一步道:“下官以为当请赵王殿下出来主事。”紧跟着又有几人行礼道:“劳烦卓相应众望,入宫请赵王出面主持大局。”一时殿内竟有二三十人叩拜下去。其余的人大多面露惊疑之色不知所措,却也有人似乎已明白了什么,往后捎了捎自己,以躲避这次即将发生的争执。“圣上生死未卜,你们这个时候说赵王是什么意思?”卓思衡冷声道。“卓相又为何谈及赵王如临大敌?”有人仰面质问,“大长公主再怎受先帝与今上器重,也终究不敌赵王正统天命,此乃事实与祖制!”“那如果我不去,是不是就有违天命和祖制了?”卓思衡笑了出来。但他的眼睛却没有笑。那人正色道:“正是!此乃篡逆之举。”“我还是第一次知道,尊奉当今圣上的圣旨,竟然是辱命篡逆。”卓思衡背过手去,好整以暇看着跪下的所有人,“你们也这样觉得?我应该去请赵王出面主持所谓大局?”许是此话激怒一些权贵,他们从前就受了卓思衡在前朝的挟制与针对,此时抓准时机怒斥道:“你口口声声说自己奉旨行事,可圣旨在何处?”靳嘉受不了别人吵架的毛病又犯了,他上去去想说两句,却被虞雍冰冷的目光以及范希亮在后猛地扯住他衣衫后襟给止住。卓思衡这时轻描淡写道:“圣上口谕,无有圣旨。”于是一时支持赵王的人齐齐激愤道:“口说无凭,谁为你佐证口谕?”卓思衡没有回答,他阴鸷的目光扫过面前争论之人,仿佛在等待什么——直到一个声音自内殿门远远传来:“朕来佐证。”第251章 、最终章最终章始必有终在大长公主刘莘吉和瑶光公主刘玉耀的陪伴下,御辇由四名宫人缓缓抬入崇政殿,上面所倚坐之人正是当今九五之尊刘煦。众臣见御驾临朝,错愕之余皆惊慌叩拜,在一句虚弱的平身后,当众人再次起身,却都看清了皇帝的脸。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