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尚军听得一脸郁闷, 脱口道:“贺哥,你也太傻了吧,这些人明明就是想办法找你要钱啊。”“是啊, 早几年知道你退伍没有工作,连顿饭都不让你吃就分了家,就给了几斤红薯和一个破房子, 现在看到你有钱就厚着脸皮缠上不放了,多大的脸啊。你还真的打算给钱啊?”猴子愤愤不平地看着他,眼神里都是恨铁不成钢。贺建明看着这两人替他打抱不平的样子,冷了几天的脸上难得多了点笑意。他拍着两人的肩膀笑了笑:“我在你们眼里就这么傻吗?”“?”两人齐齐转过头看着他。贺建明道:“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大问题。最怕的是用钱也解决不了问题, 才是最难的。”吴尚军听不太懂, 倒是却觉得莫名有道理。猴子毕竟跟着贺建明混得时间长, 这会冷静下来反倒有了点想法。贺哥并不是以德报怨的人, 不是贺家两兄弟随便用“孝道”和亲情就能绑架他的人。以前是贺哥忙着手里的活,所以也没闲工夫回去找贺家人的麻烦。再说贺老头确实也养过他几年, 所以他之前也才任由贺家人随意索取, 只为了报答这点所谓的生养之恩。只是贺家人吃相太难看, 自己硬生生把贺哥心里的情分给折腾没了, 所以贺哥这几年才懒得搭理他们。所以, 贺哥并没有心软。想通这一点, 猴子的脸一下子就放晴了。不过他又想到了另一件事,闻知青如今也知道了贺老头住院的事情,不知道贺哥会跟她怎么说呢?*龚大爷前脚刚走,后脚老村长就把郝大嫂妯娌调过来,让她们帮着闻婷一块打理养猪场。一方面是郝家和闻婷走得比较近,老村长寻思找其他人还不如卖一个人情给闻婷,总归也不是个坏事。再者,他也确实因为闻婷提倡举办的扫盲班得到了利益,没看这回村里就有两个进了公社,虽然目前还只是临时工,但是这是个好的开始,也让其他村的人都高看了几眼。往后在公社里头有了人,乡亲们想办点什么事情也容易多了。再加上这龚大爷还能“平反”复职,这让他闻到了一点点不一样的气息。反正思来想去,他还是决定让闻婷多抽点心思放在扫盲班上,至于养猪场的活谁都能干。郝大嫂妯娌都是干活好手,虽然养猪场公分比地里头少了些,但是工作也轻松多了。加上郝婆婆到镇上照顾郝三嫂去,家里头的孩子没人照顾,这妯娌俩互相搭把手,既把养猪场里头的活干得妥妥当当,还顺带照顾好了家里。算是各取所需,一举两得。没过两天闻婷和贺建明又在镇上碰了面,因为郝三嫂发动了,贺建明便找来闻婷想要谈谈制衣坊的事情。之前因为郝三嫂对于做衣服的热情,加上两口子憨厚老实,让他们帮着看管着。可现在娃马上出生了,再住在贺建明这里就不好了。一来毕竟是人来人往的地方,养个娃也不方便,孩子长大前也影响制衣坊的女工工作。二来这是贺建明的房子,他偶尔也回来住,也不方便。贺建明道:“省城那边几个厂的订单下来了,要加订一批新的秋冬装,如果接下来按照我们目前的规模,估计还有些难度。”他是想着要不要再在省城那边设立个点,也依照目前的模式。只是这样一来,人手就更不够了。闻婷知道这时候很多知青有门路的都回去了,这个时候回去的都得有工作单位接收,不然也不能随便就让人回去。所以这些加订的秋冬装,都是因为这些人。闻婷心里思来想去半天,还是觉得目前这个时间点还不够成熟。政策一天没下来,风险就一直很大。省城不比这小地方,他们毕竟是外来人,想跟再镇上这样便利行事是不可能的。与其这会过去提心吊胆,还不如再蛰伏一段时日,总归往后的机会还很多。她跟贺建明建议道:“我们现在的女工都是从纺织厂找来的,做出来的成品都不错。我听说纺织厂现在都没什么订单,不如给他们做。”让贺建明在这里头当个中间人,赚取差价也是一种盈利。闻婷其实还有一个想法,她记得前世镇上这间纺织厂后来是解散了,因为一直没有订单,后来有人提出将国营改为私营企业时,这家纺织厂因为缺乏技术人员,兼之又有隔壁镇和市里、省城里的众多优秀竞争者,最后实在没人看好,才解散了。现在的制衣坊就是小打小闹,一个月做个几百件衣服已经是极限,像现在一增加订单量根本就忙不过来,还是需要一个专业的场地,流水线一样进行生产才最高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