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娇的样子超可爱。“所以歌曲挑好了吗?”昨天听了流行歌一晚上的狗卷荆满脸挫败:“……没有。”肖邦大笑出声。……关于小荆要学唱歌的事,李斯特早就在浪漫社里抱怨过了,可惜站在他那边的人寥寥无几,一群站在欧洲古典音乐界顶端的鹅,又开始伸长脖子看热闹。“真的吗真的吗?”“那我要拷贝一份录像收藏。”“我们的娃终于要上台了啊。”“所以唱的是什么歌?”李斯特:这跟我想的不一样!他扭过头去看浪漫社的大家长,企图从他身上获得认同感:“你也赞成吗?”高冷家长贝多芬施舍了他一眼眼神,然后扭过身不接他的话。匈牙利人气到爆炸。然后围观的大鹅嘎嘎大笑。莫扎特好心给他指了个方向:“小荆最近的双钢琴弹奏,你听了吗?就是我那首k.448.”李斯特皱眉:“还没有,但是我听过他弹,没有什么大问题。”“准确来说也不是问题。”莫扎特坐在那种可移动的办公椅上,把椅子当成了玩具,像个小孩子似的转转转,转得李斯特眼都花了。“技法当然没有问题,但你不觉得,小荆在配合上有点生硬吗?”“啊?”莫扎特也施舍了李斯特一眼,看得他眉毛都要飞起来了。肖邦在他们吵架之前出来说话:“没办法,因为是李斯特啊。”李斯特听到的版本:因为李斯特根本不会有配合的问题。莫扎特听到的版本:因为李斯特是个二愣子。总之两个人的火气一下子就下去了。“小荆的配合太生硬了。”在其他人看起来还不错的配合,在他们这群大鹅面前只是勉强合格60分的程度,其中10分都是看在短暂师生情份上。“双钢琴啊,不是谁跟谁低头,而是双方自然而然交织在一起,对曲子有共鸣,尤其是K.448。”莫扎特做了一个飞的动作:“要柔软不失韧性,连贯不失优美,像天鹅一样。”“你听他们现在像吗?虽然这个版本我也挺喜欢,但是没做到的事情就是没做到。”李斯特一听也皱起眉头:“那不是更要多练习了吗?”“已经不是练习的问题了。”莫扎特没好气地说。在场的门德尔松只有一个想法:小荆才十六岁啊,你们还要他做到什么程度?早先听说李斯特和小荆合奏,把人家小孩拽上了天,现在看来莫扎特也不成多让嘛。李斯特还想争论,但是狗卷荆正儿八经的老师肖邦已经拍板了:“总之,我觉得接触一下流行音乐也不是一件坏事,音乐总是互通的。”跟什么形式没有关系,能传达到自己的想法和感情才是最重要的。难得小荆有想要传达到的感情,比起上台弹钢琴,尝试不同的音乐方式,尝试和其他人配合组乐队……反正不是一个坏主意。如果成功了,那最好。如果失败了,小荆要挂油瓶的时候,他绝对不会笑出声的。在场的所有人都不知道肖邦的想法,坐在他们面前的只是那个依旧像往常一样,微笑着聆听同伴们的话,在李斯特和别人要吵起来的关键点说话,好脾气的波兰人。第124章被赶鸭子上架的狗卷荆没有找到自己想要唱的歌, 他很少听流行,歌单一串滑下来都是各种钢琴家的曲子之类,和同龄人的歌单相去甚远。幸好其他人为他减轻了负担, 列出了更小范围的清单,狗卷荆上面的歌听了一遍之后, 无比艰难地选了一首《loser》, 又在其他人的强烈推荐下硬着头皮选的《海之幽灵》*。狗卷荆听了整首曲子唯一的感想是:“后面这首可能学不会……”“没关系没关系!最重要是心意!”“先试试吧,说不定有惊喜呢?”“实在不行,我们最后不演出就可以了!”所以即便考完试了, 狗卷荆就进入了新的练歌地狱。莫扎特听完了整首曲子之后就开始笑话他:“一听就知道小荆没有多少失败经历。”“诶?”“我说的不是跟李斯特那种失败哦, 是真的狠狠摔一个跟头, 摔到头破血流, 失败感、不甘心、空虚感和自我否定接踵而来。觉得无论什么都太无聊了, 自己做任何事情都没有意义的那种挫败感。”奥地利人撑着下巴在电脑桌上,手指挡住了他小半张脸,目光柔和, 嘴角微弯起,似笑非笑, 说不清楚是哪里不对, 和平常的感觉就是不一样了,一看就知道这是个有故事的人。“人文学科的意义都是人类自己赋予的, 文字也好、音乐也好,所有的表达和意义都是自己附加进去的东西,当自己都否定了这些之后,所有的一切都将没有任何意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