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6页(1 / 1)

('毫不夸张地说,乃是医学界的一盏明灯,更是影响后世深远的医家经典。比如之前在京内鼠疫,杨仪所说的升麻鳖甲汤,所出自的《金匮要略》,而金匮此书,便是《伤寒论》中的内科专著。而此时杨仪要说的,是关于这位药圣的一件传说。民间有传说,张仲景返乡之时,看到百姓们被严寒所苦,衣不蔽体,耳朵也多有被冻坏了的。于是他便命弟子们把羊肉,胡椒,以及一些驱寒的药煮熟做成馅料,用面皮包成耳朵的形状,煮后叫百姓们一人来领两只吃。百姓们吃了那像是耳朵的食物,又喝了汤,血液涌动,身体发热,冻伤渐渐转好。那由羊肉胡椒以及药物熬制的汤,便是“祛寒矫耳汤”,便是取“矫”治耳朵之意,后又叫“祛寒娇耳汤”,百姓们所吃的像是耳朵般的食物,便是以后的“饺子”。杨仪将此事告诉了江公公,江太监道:“难道……永安侯也想这么做?”杨仪点头道:“《伤寒论》中曾说:医食同源,药食通用。”羊肉性热,能够护养身体,抵御风寒,当初杨仪在宫内给瑾妃娘娘所说的“茄子馒头”,除了茄子外,主料便是羊。再加上温中散寒的胡椒,更是热上加热,何况还得再添加一些有益的药料。吃了能够饱腹,也能够治病,正是所谓药食同源,药食通用。杨仪道:“药圣已经给我等开拓先河,后人为何不能学之行之。若有益于万千百姓,或者使路上饿殍消减一二,也不辜负我杏林中人行医济世的旷愿。”江公公狠狠点头,甚至觉着只是点头尚且不足以表达心中的敬仰。杨仪说完后,道:“这是一件,但‘祛寒矫耳汤’,并无详细记载,只说是羊肉,胡椒为主料,所以我会再思忖补充几味……到时候劳烦公公帮我试试看口味。”虽然说药食同源,但如果弄的难以入口,自然不佳。江太监笑道:“这倒是不难。我立刻叫人去采买羊肉,胡椒,那另外一件呢?”杨仪一招手,江太监靠近了些,听杨仪如此这般,吩咐了一遍。江公公立刻去办差。杨仪又琢磨了会儿,心中寻思“祛寒矫耳汤”的配料,思来想去,最终定下了干姜,甘草,陈皮,党参四味。姜性热,驱寒,最适合这般严寒天气。甘草益气补中,微甜,在馅料之中更添滋味;陈皮理气健脾,味清新;党参补气益肺,兼有养血功效。这几样相辅相成,应该不错。正好小甘进来,看她安安静静地半躺着,显然是在想事情。小甘道:“有什么事只管吩咐我,怎么江公公忙着跑出去了?是有什么事要做?”杨仪笑道:“你给我磨墨吧。”小甘研了墨,杨仪写下这四味,给小甘道:“把这个给江公公,让他合着羊肉、胡椒,快些煮出来尝尝味道。”“怎么研究起做饭来了?”小甘打趣,其实知道她必有用意。等小甘叫人把药方给江太监送去,杨仪告诉了她此事,小甘道:“这可太好了,姑娘,你知不知道,这么做可是多大的功德。只有一件……”她有点忧虑地看着杨仪:“这若是要施舍,你是只想在武威这里?还是别的地方也有?”杨仪道:“自然不是武威一个地方。最好……是由各处医官或者衙门牵头。”小甘勉强一笑:“要是别的地方也有,可是一笔很大的花销……那些衙门肯出钱?或者都是姑娘给?另外,这若是想救人,难道是施舍一次两次就行了的?可要都想好了再做。”她小心地看着杨仪,实则是在提醒她。杨仪想了想:“药圣当初舍这‘祛寒矫耳汤’,是从冬至开始直到除夕,我来的早,就等江公公试验完了那馅料如何,直到除夕。”小甘没法形容自己心中的震惊:“姑娘,这如何使得!就算是施一天两天,这也是不小的开销,何况到除夕?哪来的钱?这可还不到冬月!”“别忙,听我说。”杨仪便把江公公跟自己说的封地税银的事情告诉了,对小甘道:“我自问受用不了那么多的银两,所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若南郡县的百姓们知道他们的税银用在此处,能救这许许多多同胞的性命,总比、尽数奉于一人穷凶极奢的要强吧……你说呢?”小甘先是惊愕于这百里封地之巨,又听了杨仪这番话,她目光涌动,并没开口,只上前把杨仪猛然抱住。杨仪一怔,半晌笑道:“怎么了?”小甘也不言语,只是紧紧抱着她,杨仪却道:“你轻些,小心你的肚子。”说了这句,感觉小甘的身体在发抖,原来她竟是哭了。“傻丫头,哭什么。”小甘吸吸鼻子:“我不知道,我也不想哭的。都怪姑娘。”杨仪笑着轻轻地拍拍她的背,说道:“对了,你去把我带的那几本药书拿出来。”小甘擦擦眼睛:“不多歇会儿,又要熬眼睛了?”“有个方子,我还得参详参详。去吧……只不许搬重物!”小甘听她叮嘱,忍不住嘟嘴道:“这个小东西来的却也不巧,害的姑娘这样担心,我倒是成了你的累赘了。”杨仪脸色一变,呵斥:“别胡说,什么时候来都是最好的!”虽然明知道现在还不至于如何,而小甘只是玩笑,却还是不愿意听见如此的话:“百无禁忌,快啐一口。”小甘吐吐舌,听话啐了口。江公公办事极快,立刻命厨下煮好了胡椒羊肉汤,加了杨仪吩咐的四味,他先尝了汤,又香又麻又辣又有一点点回甜,口感竟极佳。剁成了馅料,包了饺子,味道也不消说。江公公试过后,又叫人多做了几碗,亲自送了一碗给杨仪,留了一碗给薛放。还有送给俞星臣、初十四……包括灵枢,屠竹老关等众人都有,若非只是试验并未煮更多,只怕监军府上下尽数不漏。大家起初以为是寻常的食物,可又有一点药气,吃过之后,却觉着身上暖洋洋,甚是受用。这才知道是永安侯命人准备的“祛寒矫耳汤”。俞星臣一看这个汤,又听灵枢说了江公公从下午开始,便命人采买大量的羊肉、胡椒等物,若是只供给监军府吃用,只怕还要吃到过年。他当然知道张仲景是何人,更加明白药圣的典故。当下不用问,就明白了杨仪想干什么。看着碗中那仿佛耳朵的一对饺子,俞星臣道:“‘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谁说不能见古人,如今能有古人风度,亦如见圣贤在前。”他所说的“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一句,便也是张仲景的名言。俞星臣这句,也是有感而发:虽不能见到医圣其人,但如今有人亦如医圣一般风范,又何必感慨古人呢?明明已经是珠玉在侧! ', ' ')

最新小说: 佛系中医穿成反派的替身情人后 1900:游走在欧洲的物理学霸 在美国踢足球的我成功出道了 移动天灾竟是我自己 他怀了我的孩子 论改造报社文的一百种方法 全球返祖:我为人族守护神 毛绒小兔饲养指南 甘心情愿 粘腻心事(G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