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页(1 / 1)

('既然安史之乱是他大唐的事情,那那个开元盛世呢?是周的还是他唐的?天幕怎么不标清楚啊!天幕里就写了开元和安史,要不是李世民提前知道了安史之乱是在唐玄宗李隆基手底下出现,估计要被直接糊弄过去了。更讨厌的是,那个周也没写公元时间。咦,既然这样的话,贞观、开元和安史都写了时间,就周没写,是不是说只有周是例外,是单独的?李世民更怀疑这是写错位置了,不然为啥不标时间。但其他听了歌的大臣们交头接耳片刻,提出了另一个想法。“有没有一种可能,周的位置是对的,不标时间是天幕故意隐瞒,不想让我等知道女皇是何时出现的人物?”李世民被说服了:“也有道理。”接着,李世民又想到一件事:“女皇是不是有个长寿的孙子叫明皇?她周应该传了至少三代吧?”杜如晦摇头:“不一定,可能是直接传给孙子。方才那个扮演女皇的人是老妇形象,或许女皇是老年才成功篡位。”老年的女子篡位……李世民灵光一闪:“太后篡位!”怪不得,怪不得会有女皇登基!而且这个身份锁定起来太容易了,能当太后的女人就那么些,要是给了确切的篡位时间,立刻就能揪出来。李世民想通这个就不放在心上了:“太后的子嗣必然都是我李唐血脉,既然皇位没有旁落,那她不过是实现了自己的抱负而已。成王败寇,朕认。”能够佐证李世民观点的,便是后来的唐玄宗李隆基登基了。这总不能是女皇和其他人的血脉吧?给先帝戴绿帽子生的儿孙还要用唐的国号和姓氏,这根本说不通!贞观群臣对陛下的豁达十分无奈。但转念一想,好像也只能豁达接受了。女皇年老时才登基,压根不可能生下没有李唐血脉的子嗣,注定会归还权柄给她和先帝的后代。而如果女皇没有到年老时就想篡位,说实话阻力将会非常大。历史上女皇能够登基,未尝没有大臣们都看出了她无法延续武周这一点。就连支持女皇的心腹臣子都劝阻她,让她不要把皇位传给武家人。虽然确实是为女皇的死后香火考虑,但也有对李唐的维护在。李世民摆摆手,让大家别想了。日后的事情让日后的儿孙纠结去吧,反正不是他在位时候的事情,因为他压根没太后。他的观音婢也不可能篡位。这意思就是不想提前把人揪出来了,觉得没那个必要。群臣想了想,也不再纠结。确实没有必要,以陛下的性子,说不定还觉得他们大唐出了史上第一位女帝很有面子呢。大家无奈地摇摇头,继续看视频。安史之后大部分就都标注了唐朝了,可见周确实是在唐中间的。而唐朝之后,是五代十国。李世民之前就推测过,唐宋之间还有别的混乱时代,一看还真是。这个五代十国听着就很杂乱,各种大大小小的政权更迭,不知和南北朝比起来怎么样。正想着,忽然看到歌词更新至——[燕云让,北境百年任踏。]1李世民:???艹啊!朕的燕云,朕的燕云怎么了?哪个小兔崽子把朕的燕云割让出去了?!李承乾疑惑:“耶耶,燕云是哪里?我大唐有这个地方吗?”李世民心塞不已:“你看名字就知道了,燕云肯定和燕地有关。而且提到了北境,那就更明显了。燕云必然在燕州那一代,那里决不能丢,否则中原就任人长驱直入了。”李承乾受教了,也跟着生气起来。太过分了,到底是哪个混蛋把燕割出去的?他根本就没把中原百姓放在心上!“耶耶别生气了,五代十国有个唐国呢。”李泰扯了扯耶耶的衣摆,指着歌词说道。李世民摇头。这个唐是不是他的大唐后人建立的还不好说呢,也有可能是旁人乱攀关系。现在高兴得太早,以后会打脸的。“那……”李泰还想说点什么,忽然住嘴了。他看到[澶渊之盟改赠为纳],突然发现割让燕云好像也不是什么特别奇葩的行为。后世之人真是一山更比一山高,一代更比一代强。2这个“改赠为纳”,不会是改了赠予藩国的赏赐,变成向番邦纳贡吧?!李泰仔细看了看,是北宋时候发生的事情。这个北宋什么情况啊?“改赠为纳”一出,北宋之前的所有朝代都惊了。刘彻又又又一次狂戳客服:“出来出来出来!出来解释一下!澶渊之盟是个啥?!”第55章 教育:对话音乐7澶渊之盟是个什么情况还没解释清楚,下一句再一次拉低了众人的预期下限。靖康之变:“耻落贺兰山”。都用上“耻”这个字了,还搭配了极具指代性的“贺兰山”,想也知道肯定是在胡人手里遭遇了什么。赵匡胤:……赵匡胤要窒息了。他的大宋!他的北宋!赵匡义你看看你儿孙干的好事!赵匡义也要哭了。他哥之前就铁了心要撸了他的封爵让他去当个普普通通富家翁,少掺和朝堂上的事情。结果这个歌一唱,好嘛,最后的挣扎机会也无了。所以他的好儿孙到底都干了些啥?!天幕表示,别着急,还有呢。比如“南渡过河”啦、“莫须有罪”啦、“屈和于金”啦、“海涯宋灭”啦。赵匡义:…………赵匡义真的哭了,他觉得自己没救了。他并不知道最后那个宋灭的时候皇位已经回到了赵匡胤一脉,但这也没什么要紧的。毕竟没有他的后代反复折腾,大宋还真不一定会就这么灭亡。最起码,如果当年一直是赵匡胤一脉当皇帝,那赵构那个时期坐在皇位的可能就是个正常人。正常人肯定不会杀岳飞,这样再拉胯也能收回北地啊。有了北地再徐徐图之,历史说不准就改写了。赵匡胤已经没心思去看到底是金还是元一统天下了,有区别吗?反正宋已经亡了。他也不想再搭理傻缺弟弟了,没必要,他弟弟已经不是皇室子弟了(赵匡义:这就决定了吗???)。之前还有朝臣劝他不要因为区区皇位日后会落在晋王一脉这样的理由褫夺同胞兄弟的王爵,容易落人口舌。现在呢?他倒要看看还有谁敢给赵匡义求情。宋初朝臣们:……啊这,其实他们当初求情还真是打了一点小九九来着。一方面确实是为了官家的名声考虑,另一方面嘛,毕竟天幕也没说晋王之子赵恒到底是怎么登上帝位的。万一是官家的子嗣早夭,没得选呢?要是提前把晋王搞掉了,以后没了皇位继承人选可怎么办? ', ' ')

最新小说: 佛系中医穿成反派的替身情人后 1900:游走在欧洲的物理学霸 在美国踢足球的我成功出道了 移动天灾竟是我自己 他怀了我的孩子 论改造报社文的一百种方法 全球返祖:我为人族守护神 毛绒小兔饲养指南 甘心情愿 粘腻心事(G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