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父您忘了?朕还没生那么多儿子呢。”好不容易有个好苗子,结果还没出生。诸葛亮叹息一声,不过想到自己死后蜀汉居然还能撑三十年,也算不错了。如今他爱惜身体,或许能多撑一段时间,有机会教导小殿下。哪怕小殿下资质稍显平庸,就以他宁死不降的性子,也很适合做接班人。蜀汉太需要一个不愿投降君主了!只要不降,光复汉家的那股信念便能一直存在,而不是被渐渐消磨掉。这是蜀汉存在的意义。于是诸葛亮只好对刘禅道:“小殿下出生之后,务必好生教导。”刘禅喏喏点头。但他有点犯愁,他不会教导孩子啊。要不到时候把孩子送去相父府上吧?天幕中,未央已经来到了武侯祠内部。【后世人提到刘备的惠陵,可能不知道在哪里。但是提到蜀汉丞相诸葛亮的武侯祠,那可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武侯祠从古至今不曾断过香火,无数百姓焚香祭拜,可见对武侯的真切感怀。感怀到千百年来,惠陵从未被盗过,因为大家不愿意去动武侯祠附近的土地。】饱受盗墓贼侵害的皇帝们:!!!还能这样?这是作弊吧?!刘彻都惊了:“这个诸葛亮何许人也?凭什么有他在,盗墓贼就不光顾惠陵了?这不公平!”刘备又一把握住了诸葛亮的手,感动得连平时不爱哭的他都险些红了眼眶。“丞相!备此生能得丞相追随,何其有幸也!”诸葛亮:……倒也不必如此。【当然,惠陵不曾被盗也不光是武侯的缘故,昭烈帝自己也颇得民心。哪怕比不上武侯,昭烈帝也是有一点余威在的嘛。毕竟西南百姓是出了名的长情,不仅是武侯祠,还有明末名将李定国。李将军驻守西南坚持抗清17年,善待西南百姓。于是千百年后当地人民给他建立的“汉王庙”依然香火鼎盛。】朱元璋感动极了:“这是个大明的将领!”前有傻叉儿子把昭烈庙变成武侯祠,让大明丢了一回脸。幸好后头来了个李定国稍微描补了一二,而且还让他老朱听到了明末的情况。不管如何,得知有大明将领愿意十几年坚持抗击,对朱元璋来说也算是个安慰了。【除此之外,还有三个缘故导致惠陵完好无损。】【一是据说诸葛亮参与了惠陵的建造,而诸葛亮这个人精通奇门八卦,盗墓贼自认不如他,不敢冒险。】刘备点头赞同,觉得有几分道理。【二是昭烈帝当初是病逝在了白帝城,正值盛夏,身体不易保存。于是有传言他被就近安葬,惠陵只是个衣冠冢,并无值钱的陪葬品。】刘备:?朕闲的没事为什么要去白帝城,还病逝在了那里?可惜主持人没有解释,而是继续讲述:【三是惠陵有个恐怖的传言,把盗墓贼吓退了。】刘备这下更迷茫了,惠陵能有什么恐怖的传言?【传说曾有盗墓贼进入过惠陵,结果在黑暗中看到一丝光亮。走近一瞧,发现刘备和关羽的鬼魂正在其中下棋谈笑,并警告他速速离去,否则会降下惩罚。因此盗墓贼们不敢再去,生怕遭受鬼魂的报复。】刘备:……其他位面此时还活着的关羽:……刘备轻咳一声:“若真能死后还与云长在惠陵里谈笑相伴,倒也不失为一件美事。”可惜世间并无鬼神,他此生再也见不到云长了。刘备叹息。其实刘备有点怀疑这个故事是他家心眼贼多的丞相私底下命人传出去的,为的就是吓唬盗墓贼。但是他没有证据,也不好意思问。于是他只能隐晦地用眼神示意诸葛亮,悄悄询问。诸葛亮:……我说真不是我干的,陛下你信吗?第72章 财经:风景名胜8【总之,刘备和诸葛亮大概是古往今来君臣相得的典范了。刘备临死前白帝城托孤,将军国大权尽数交给诸葛亮。而诸葛亮也从未辜负他的期望,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令人艳羡。】后世皇帝们心说那可不,隔壁曹魏都羡慕哭了。看看司马懿再看看诸葛亮。曹操:……【不过既然刚才提到关羽了,那就顺道给你们说说关公庙吧。在后世和古代名人相关的地名里,武侯、关公都是出现次数非常多的,武侯祠和关公庙也是遍地开花。】刘备没想到除了他家丞相,连云长也有百姓自发供奉。可惜如今云长已经去世,此世的云长无法亲耳听到这个消息。刘备不由得伤感起来。但是想到其他位面还有活着的关羽,赶紧又打起精神。也不知道天幕能不能说一说云长是怎么死的,好叫其他位面的云长提高警惕,避免重蹈覆辙。未央:【关羽一共有三处现存的陵墓。】汉献帝位面。此时正是建安六年初,曹操于去年大败袁绍统一北方,关羽也趁机跑回了刘备身边。距离三顾茅庐还有六年,刘关张三人正准备前去投奔刘表。三人正为刘备日后能得诸葛亮这千古贤臣的辅佐而高兴,商量着要不要提前去请诸葛亮出山。只是一方面担忧自己就这么过去,会不会显得冒犯,让诸葛先生认为他们过于功利。又烦恼不知诸葛先生此时位于何处,要去哪里寻他。结果先听见了关羽死后的情况。为什么会有三处墓穴?三人心中同时升起了不好的预感。【第一处是衣冠冢,位于关羽的故乡,称为关庙,这是隋开皇九年时才建立的。关羽后来被称为武圣,因此这处关庙被称为了武庙之祖。】【不过关羽成为武圣的时间比较晚,一开始是宋朝灭亡后,元朝为了拉拢人心于是倡导忠义思想,不断对关羽进行加封,扩大其影响力。紧接着元末明初的小说家罗贯中写了本《三国演义》,一手把关羽捧上神坛。】【这篇小说传播度极广、深受百姓喜爱,到后世已经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很多人把它当正史看,误以为其中情节都是历史上真正发生过的。】东汉至三国时期的众人,此时全都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元朝那个也就算了,后头那个罗贯中他有毒啊!写本小说被人当成正史,这也太离谱了!简直堪比《汉武故事》!刘彻:……不许提汉武故事!罗贯中自己都没想到自己一本小说还能误入史书行列,低头看看自己写的那些离谱的剧情,顿时陷入了沉默。啊这,怎么会有人相信这是真的?但是想想百姓们平时说什么信什么的样子,似乎也不奇怪了。罗贯中痛定思痛,决定在小说开篇加上一行大字——〖纯属胡编,请勿当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