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啊,她几时出来过?”卫罗做得最让她认同的一件事,就是她轻易不会亲自上阵,这种人擅于攻心,利用别人的行为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赵又欣的死就是一例。此刻,宫里只有她跟单卿的表面矛盾大,就在昨日,她大模大样的去了单卿的寝宫,探视到了那个“身体不适”的单容华,当然也见到了被拖去的尉迟南,然后——昨晚,尉迟南还是去了崇华苑。这就是她要的,她要所有人都知道,她现在是宠妃,莫家的势起与她有关,那些妄图给莫家好看的人,多少要顾忌一下她这个“枕头风”,这风不大,但绝对能吹死人。但,她也只做这些,她与单卿的争斗仅限于表面,单卿的未来,她不想参与过多。至于她是棋子,还是把人当棋子,这盘棋是卫罗跟张延在下,还是单卿与卫罗在下,一切就要看下面怎么发展了。她有种预感,卫罗,确切点说应该是卫家,似乎控制着张延的某处“经脉”。让张延又忌惮,又痛恨,这一点直接反应在了单卿对卫罗的态度上,时而恭敬,时而模糊。一路思索着,进了东华阁,没想到尉迟南会在这里。正在看几个女儿临摹的篆字。几个小丫头难得能这么安静地与父亲在一起,皇家的女儿比男丁更加可悲,兄弟们也许还能得到父亲的一丝关爱,而她们,多半是顶着高贵身份的一件东西,婚姻大半都带着政治色彩,有的甚至要远嫁他方,只有鲜少的一部分才是所谓的掌上明珠,想到这儿,她记起了女儿的话——父王不喜欢她了。她还不知道自己有多幸运,能得到父亲这麽多的疼爱。“又没乘宫驾?”抬头见莫蓉满面红润,知道她肯定又是徒步走来的,“现在身子不是往常,要多注意一点。”微笑着点头,腿旁,女儿摇摇她的衣袖,“母妃。”小丫头招了两下小手,要母亲弯身,。莫蓉缓缓蹲下身,听女儿的附耳之语:“母妃,父王要教姐姐们长剑,君儿也想要。”耳语的声音不小,她父王又是耳聪目明的习武者,当然不会听不到。莫蓉仰视着他,看他怎么说。尉迟南俯身,将莫蓉扶起身——怕她蹲久了压到小腹,顺带单手将女儿抱起来,“你还没剑高,能拿得动吗?”小丫头点点头。“怎么会想到教孩子们长剑?”而且还都是女儿家,再说,他有这空闲吗?“匈人不灭,剑不归鞘。”小丫头用稚嫩的声音替父亲做了回答。“孺子可教。”摸了摸女儿的小脸,尉迟南眉头生出几分喜悦,他刚刚只说了一次,小丫头就记住了,而且还记住了最重要的一句。原来如此,他是想借此向天下人展示他与匈人对战的决心吗?从那一天之后,他真得每天腾出一点时间亲自教几个女儿长剑,他是在用这种方式向那些不赞成出战的朝臣们释放决心。他的女儿们也许并不明白父亲的用意,但她们不必明白,她们只要能与父亲相处就好。战与不战就这么一直较着劲,直到莫平奴给他们一个答案为止。 六十一 迅战 三大寒之际,本该是休战之时,关山内外早已被风雪覆盖,莫说打仗,就是存活都很困难,所以西北的战报迟迟未来。朝中反战的苗头也跟着越来越大。年初七,人日。荣德殿里一片静谧,尉迟南坐在龙案后,拳头摩挲着下巴,看着案上堆积的奏折——历数与匈人决战之弊端的折子。龙案下首,莫函正静静跪坐在一方长案后。皇帝不说话,莫函也不吱声。几名侍女端着茶点莲步而来,被门口的李琛按下,让她们先在外面等着,“陛下,辰时过了,您看是不是上些茶点?”尉迟南抬眉看了看莫函,想到他一早上过来,恐怕此时连早膳都没吃,便点了点头,“上吧。”李琛这才招手让门口的侍女进来,几盘精致的点心各自放到尉迟南与莫函面前。“你怎么看这些折子?”拿过一枚雕琢比梅花还精致的点心,掰下一半放入口中,语气不带任何态度,似乎只是平常的询问。莫函刚拿过一块点心,听皇上这么问,自然是只能先答问:“臣见识浅薄,怕——”“让你说你就说,这里没外人,没人知道你说了什么。”“是——”莫函放下手中的点心,抬眼望了望龙案上的奏折、谏章,“请问陛下,送这些谏章、奏折的,是哪些人居多?”尉迟南一口点心还没嚼完,听了他的话,稍微顿一下,随即示意莫函继续说,他不想讲都是哪些人。“依臣下的猜测,这第一波写谏章的,当是陛下这些年收拢的谏臣,他们当中多不是名门之后,受陛下恩泽良久,所以敢直面陛下的过错,这些人意不在反战,而是反对陛下舍弃武将名门,启用少年为主将,且——这主将又是陛下荣宠的后妃之兄弟,因此写此谏章。”这“荣宠的后妃”当然就是他的妹妹莫蓉,而那兄弟当然就是平奴跟汉阳,“这第二波写谏章的,应该是各部的司职、属官,对匈之战耗费巨大,各部司职、属官中难免会有小贪、小贿,一旦大战不绝,势必要引出诸多钱粮之事,他们是担心在这上面露出马脚,写此谏章,目的有二,一来是希望陛下不战,二来,就算要战,最好也能拖延一段时间,让他们可以清理各种名目。”说到此,低下眼,“这第三波……恐怕就是怂恿第一、第二波的幕后推手,也是最难缠的——士族、老贵族,这些人不是在国中拥有高端威望的,就是祖上立过莫大功勋的,他们多是安于现状,不愿意朝廷变革,更不愿意边关大战,因为一旦大战,势必会有新兴势力形成,所以——陛下,在这第三波未来之前,要先把这股反战势力遏止住才行。”尉迟南慢慢嚼着点心,嘴角缓缓勾起一抹冷笑,为什么先王几次想派兵出关山都没有做到?就是因为这些士族、老贵族,“你说人——为什么总会得寸进尺呢?”那些士族、老贵族已经享尽了富贵荣华,却还不满足,非要来干涉他的天下,这可能就是皇帝喜欢杀“功臣”的原因之一,因为有的时候,他们把自己的位子放得太碍事了。莫函低头不说话。“明天,你就开始查查各部属官的底。”拍了拍手上的点心碎屑,“他们想拖延时间,朕就给他们再提前点时间。”“是。”莫函俯首,心里也有了底——看来这龙案上的奏折已经是到了第二波了,皇上这一招回马枪,直指各部属官的咽喉,只给他们两个选择:要么等着被查出来手脚不干净,要么积极备战。一席话毕,莫函正准备拾起手边的点心,这时,一名宫人匆匆进来,说是单容华生了,是个皇子,母子平安。莫函、李琛皆高声恭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