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襟楼化用自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小剧场】熙熙:我不想考公了,好痛苦(T_T)清若:不行+_+熙熙:为什么QAQ清若:咱们要可持续性摆烂。(≧▽≦)/第三十二章两人走过漫漫长街, 沿途是人潮汹涌,彩灯华溢。崔清若悄悄打量谢庭熙,他还是如往常一样, 看什么都淡淡的, 仿佛刚才在桥上的人只是她的错觉。上弦之月, 盈盈一水间,隔开天上的星河。柔光散在人世间,譬如, 此时就散在他们的身上。崔清若踩着似水月色, 头一次领会到书上“积水空明”的美好。前方有卖花灯的, 远远望去,华光溢彩, 形式各异。她很喜欢。她拍了拍谢庭熙的肩膀,“夫君,咱们去买花灯吧。”谢庭熙没拒绝她, 任她拉着自己走,两人穿过行人,终于行至那卖花灯的店铺。她问:“这位婆婆, 这花灯怎么卖?”这婆婆虽花白了头发,耳朵却好, 闻言指着一墙的花灯道:“这边的三文一盏, 那边的七文一盏, 上面的十文一盏。”她认真瞧了瞧, 又侧头问谢庭熙, “夫君喜欢哪个?”她想和夫君买一对的, 成双成对, 多好的寓意。谢庭熙指了指最上面的一盏莲花灯, 道:“这盏。”她略感意外,她也最喜欢这盏,只是没想到夫君居然也喜欢。她笑道:“婆婆,这个莲花灯,给我们拿两盏。”卖灯的婆婆把灯给了她,“祝两位年年岁岁有今朝,岁岁年年长相守。”她笑着点头,“谢谢婆婆。”原本站在原地的谢庭熙,在接过灯的时候,望着她欢喜的样子。她好像总是这样,一点点东西,就能高兴好久。谢庭熙不理解这样的人。在他过往的岁月里,只见过两种人。一种人一头扎进功名利禄,在贪得无厌里迷失自我;一种人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在旁人的算计里凄惨地死去。眼前的这个人,她会算计,她想过好日子,但她有自己的底线。容易满足,兢兢业业,只是把每一天都尽量活得更好。崔清若见谢庭熙凝视手里的花灯,疑惑道:“夫君,你不喜欢吗?”她就说夫君怎么会喜欢,这样女孩子喜欢的莲花式样。该不会夫君是发现她多看了几眼才选的吧?谢庭熙摇头,“我喜欢。”两人拿着灯绕着护城河走,一路上,多是崔清若在说话,谢庭熙只是垂眸安静听她的话。忽然,有一个小孩子一头撞到她的身上。那小孩子抬头看了她一眼,小脸蛋肉乎乎的,甚是可爱。他还是牙牙学语的年纪,指着崔清若的花灯道:“好…撇亮。”她听了半天,才明白这小孩是在说“漂亮”。她礼貌道:“谢谢小朋友的喜欢,姐姐也觉得它漂亮。”结果下一刻,这小屁孩就不礼貌了,他指着灯,蛮横地伸手抢:“给我。”这可是和夫君一对的,她才不给。她把花灯高高举起,“你这孩子怎么这样,这是我的东西,你要是喜欢自己去那边买呗。”她指了指卖花灯的婆婆。这小孩凶狠道:“我就要这个!”她无语地和夫君对视一眼。这谁家的小屁孩,放出来祸害人。“哎哟,祖宗,你怎么跑到这儿来了。”一个身材臃肿的老嬷嬷来抱住了这孩子,看样子应该是他家里的仆人。这小孩子告状道:“嬷嬷,这两个人欺负我。”谢庭熙眼里写满了疑惑,他望着崔清若。他们有欺负这个小孩?他终于明白为什么崔清若讨厌小孩了。那个嬷嬷看了看他俩人。男的一身青衣,女的一身鹅黄色齐腰衫裙,头上只是随意插了两支流苏。还一个丫鬟小厮都没带。她很快判定两人只是平民,于是颐指气使道:“不就是一盏花灯吗?这位夫人,怎么这般小气。”嬷嬷的声音尖利刺得她耳朵疼,同时难得让她心里不高兴。凭什么让她让?那么多的灯,这小孩子自己去再买个不成?崔清若哼了声,道:“我这人小气,别说是盏花灯。我的东西,就算是扔了坏了,都不给无礼之人。”她知道和这种尖酸刻薄的人,你温声讲道理是没用的。对于坏人,你就得比她更坏,才能整治她。谢庭熙瞧了她一眼,眼里有些意外的神情。没想到这人也有这样锋芒毕露的时候。那个嬷嬷被踩到痛脚,拔高了声音道:“这位公子瞧着也是个文化人,难不成,就这样不管管自己的妻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