禧的车辇刚进颐和园的南门,几名小太监就连滚带爬见了护卫圣驾的那些个蓝衣军人不由得一愣,然后一阵“太后吉祥”之后,就畏畏缩缩地将盛京将军在东门口动手打了门官之事捅了出来。
“够了!滚下去!”慈禧脸色铁青地将那几个不晓事的太监喝走,大清皇家的颜面、朝廷的威仪、太后的至尊,唉,丢了个一干二净!那李,先有停驻廊坊军中,再有方才的朝堂顶撞,又有眼前的出手打皇家奴才,简直就是无法无天的跋扈将军!
见太后震怒,铁帽子睿亲王魁斌趁机作出一副气愤不过的模样,切齿道:“这哪里是打门官呐!?”
恭亲王伟扯住魁斌,挤挤眼色,魁斌会意转头去看,只见另一边的光绪帝却是难得的眼中有神,不知道在想什么?
慈禧发现了两人的小动作,又见光绪古怪的神色一闪即逝,心中顿时有些戒惧,竟然冷静下来道:“皇上,您对此作何想法?”
光绪恢复了平时那种无精打采的模样,恭声回道:“皇爸爸,朕在想一个汉将军已经是大清国的奇闻趣事了,这汉将军还能在颐和园东门撒野打人,有趣,有趣!得空,朕真想跟这汉将军说说话。”
伟侧身背过光绪向魁斌瘪瘪嘴,这位鬼子六的嫡亲孙子年纪不过二十一岁,却因祖上积德袭荫,顶着正红旗都统的衔头。随侍慈禧左右。他可听出光绪帝话中语气地真实意思,那哪里是在申饬一个汉将军呐?!汉人出任盛京将军,本身就是在嘲笑满族无人;汉人在颐和园门口打旗人门官、皇家看门的,那更是嘲笑皇族不兴呐!
“老佛爷……”伟心中一热就要趁机搬块石头砸那汉将军的头,却突然想起自家爷爷鬼子六留下的话——“少说、多看!”忙打住了话头,呐呐地退到一边。
慈禧见光绪和伟如此,还没得及细想,就将他们的言行与前面不远处笔直卓立着的那群军人联系起来。这些人。不是大清国皇家和朝廷的兵。而是李的兵!最要命地。是他们那副能将报信太监杀死地眼光和据说装有子弹地钢枪!
“传旨下去,武毅新军第一旅随侍禁卫部队,每官赏银一两,兵赏银五分,交卸了护卫之责,散归各营吧。”
立时,一旅长范振仙将队伍集合起来。一阵“谢太后老佛爷、谢皇上”后,提着枪小跑而去,却是绕着颐和园的墙直奔东门。
“唉!”看着蓝衣军人远去,明知道他们是去护卫李焘的慈禧也无心追究,只觉着心中突然生出的大石头又突然地去了,心中那种沉甸甸的感觉却没有消失,只是,少了那种立时会要命的担心而已。“这世铎果真是老了。连个人都看不住!进园吧!传旨。李立时觐见。”
伟见这么个情形,不禁暗生侥幸之心,连连在心中感谢了几回老祖宗。原以为。老佛爷一定是雷霆震怒,李一定会当场倒霉,谁知道竟然是这个结果……想想光绪帝方才的容色和那番话,嗯,自己和这位堂叔相比还嫩了一些啊!
东门也是热闹得很,陆续赶来地大臣们见到的是东倒西歪的门禁,当然还有象水浒里面那位端坐板凳上等“镇关西”的鲁达鲁提辖——李。都是当兵的二百五,也都他娘的有反骨!
坐着王爷的轿子慢腾腾赶来的世铎在心里骂着人,脸上却是若无其事一般,走近李焘指点那些门禁道:“李大人呐,何苦跟这些不长眼地奴才计较呐!不看僧面看佛面,老佛爷那里,待会儿您得赔几句好话,啊!?走,走,进里说话候宣。”
李焘顺势站起来,象没事人一样悠闲地整整衣装后,象礼亲王做了个“您先请”的手势侧身让到一边。他可不会被老头子的两句好话迷惑,今天,李焘已经将满汉问题、朝廷中央和地方矛盾地问题激化,目的就是要将目前自己面临的死局激活,从中找出解决之道,那门官只是非常合作地当了一回道具而已。
李焘的问题,归根到底就是满汉矛盾和中央地方矛盾!这个事儿慈禧想必不会再回避不谈了吧?!
世铎亲热地伸手摸了摸李焘肩上中将肩章,那玩意儿做得确实精细,只见一条盘龙的底纹上点缀着两颗金星,恰有龙戏珠的意味。他正要出声询问李焘的肩章和朝廷军制之间的关联,却听“嚓嚓”的一阵脚步声传来,回头一看,脸色大变。
武毅新军!六七百人的武毅新军队伍荷枪实弹地出现在东门口!那,那不是范振仙吗?这家伙前两天的恭顺劲儿去哪里了?!唉,朝廷给予他们恩德的时日毕竟尚浅呐!
世铎收敛了神色,故作轻松地道:“李大人,你的第一旅就是第一旅啊,刚给老佛爷和皇上护驾完毕,就立马地跟您销差来了。”
满脸戒惧之色却面对整然而来的军队不敢声张的其他官员们一听这话,不禁都暗赞了一句——“姜还是老的辣!”且看李焘被这话架住以后,还能胡来吗?
范振仙整理好队伍后小跑到李焘身前,立正行礼道:“报告大帅,第一旅旅长范振仙率第一营全体官兵前来报到,请训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