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的寒风在画舫外的湖面上呼呼地刮着,却没有一丝入,就好像李焘说了一簸篓的话都说不动慈禧一般。满汉之别,乃是满族入主中国的根本,也是当今满人贵族们彰显身份,享受特殊权利的根本,慈禧焉能因为李焘的几句话而轻易地改变满清皇朝实行了两百年的“国策”?
在慈禧心里,一个女人能够掌握天下最高权力,依靠的还是满族的亲贵王公们,失去了这些人,圣母皇太后老佛爷什么也不是!那样,老佛爷就会在满是汉人的地方孤零零地无依无靠,着实可怜呐!国家首先是家,是满族皇亲大臣这个小家,然后是满蒙这个大家,最后才加上了汉人。
当然,面对李焘切合时局的说话,慈禧是不会贸然地予以拒绝的。实际上她也清楚,大清国的军队主力从八旗到绿营,从绿营到湘淮勇营,又到练军,现在是武毅新军。每一次军制变革,朝廷对军队掌控力就减几分,满族人在军队中就少几个,这样一来,事实上是汉人在保护满人的天下!
在这样的背景下,就难怪包括慈禧在内的满族亲贵们一看到李焘,就会想到六十个营的武毅新军!就会想到驻扎在大清老家的十万汉人军队!不忌惮都不行呐!可是,忌惮是忌惮,对这难缠的盛京将军却是轻不得、重不得,硬的手段使不得,还得怀柔。
“嗯,你这话该让朝中大臣们听听。也该让皇上听听。”慈禧将责任轻飘飘地推到一边,不对李焘的谏言作任何地表示,却只抓住能拉拢这个年轻军阀的方面说事:“婚娶乃是大事,不能有半分含糊,何况是誉满天下的盛京将军呢?哀家就为你做一回主,聂士成三七之期过后,就在京城里办了这个事儿,李莲英。”
“奴才在。”拿了黄历归来站在一旁的李莲英赶紧地答应着。
“礼亲王爷。”慈禧又看向礼亲王世铎道:“你们二人一内一外地张罗着。内务府库里支银子。定要办得风风光光的。让天下人都看看,为大清国立下赫赫战勋者的无上荣光。日子嘛……”
李莲英赶紧地呈上早已经翻好的黄历,在慈禧翻看拣选的时节里,趁机偷眼看了几下李焘,递去“你小子这回地恩宠大了”地眼色,世铎也表现也差相仿佛。
“腊月壬寅日,宜嫁娶!”慈禧看了一阵后。用决定地语气选定了日子,还用重重地合上那本黄历的动作加强了语气。那意思就是,这事儿老佛爷我给你做主了,你就一边等着娶亲吧!看看,圣母皇太后对你多好?简直跟对亲生儿子一样了,连这种事儿都为你操心算计呢!
小妇人!头发长见识短!只知权谋算计不知政略的蠢货!
李焘在心中骂了又骂,却是带着几分欢喜地骂着。这个欢喜不是因为慈禧的“隆恩”,而是因为慈禧对满汉之谏的无视。满清朝廷的统治根本因为民智的逐渐开启和国难日益深重而动摇。李焘要做地。就是借助目前朝廷的新政加速民智开启,却不用国难去警醒世人,而是用雪耻来激励国人。给国人以希望。当希望遭遇朝廷的顽固政策变成失望时,荡涤中华大地一切尘埃雾霭的时机也将来临。
“谢太后老佛爷恩!”李焘站起身来立正,军靴的后跟碰出“啪”的脆响,将慈禧、世铎以及李莲英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后道:“臣以莽撞事冒犯皇家尊严,却得老佛爷如此厚待,臣……有几言,请太后圣听明鉴。”
慈禧见李焘的脸色发红,显然是有些情绪激动,乃点着头用最和蔼地语调嗯了一声。
“朝中大臣们以臣为跋扈将军,以臣为军阀,以臣为朝政之敌!这些都是李焘需要地,也是《东北方略》需要的,是李焘故意做出来给洋人们看的!”
李焘注意到慈禧等人脸上地讶异神色,知道自己酝酿已久的奇招见效了。
“从老毛子手中匡复关外失地,必定会牵动列强洋人的利益。如今,武毅新军因为收复奉天之战备受洋人的注意,试问,一支强军出现在关外辽西,日本人和俄国人还会放心地争夺关外控制权,并因此大打出手,进而给大清以匡复失地的机会吗?不会!武毅新军的存在已经影响到日俄两国甚至是列强的远东战略决策,影响到两国备战、开战的决心。此时,当示敌以弱,让日俄两国放心开战,同时,武毅新军却不得不保留并且加强,以待两国久斗力疲之机。这就是摆在《东北方略》面前的一道难解之题。李思之再三,只有……”
“只有什么?”慈禧急忙问道。这个老佛爷最看重的是自己的权位,为此她可以向列强赔款割地,也可以借行新政之名收集权之实,当然也会在眼看着有些机会收复失地之时,对李焘的话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对李焘呈上的《东北方略》也有所支持的表示。
地方!跋扈朝廷!”李焘一字一句地说出这八个已经的评语。
慈禧却以为李焘借此发泄,忙故作大度地摆手道:“李爱卿说笑了!”
“回太后,臣要的就是这八个字!因为这八个字,英日美洋人们就不能要求朝廷调动武毅新军联合日军驱逐俄人;因为这八个字,一支失去大清国中央支持的武毅新军,能稍微让日俄两国放心开战;因为这八个字,洋人们不需忌惮大清国出现一个强力的军事化中央集权;因为这八个字,臣的官途也就在盛京将军的职分上到顶了,护督直隶、会办新军军务这样的荣升更是不可!”
慈禧从李焘真挚地脸上转移了目光,此时。年轻军人的目光有些灼人呢!这家伙说话也不知道朝廷规矩,竟然直视太后!不过,他的话有些匪夷所思,却让人对话中之意不得不详加考量。
李焘真的是为了匡复关外的大业而故意制造出一种割据地方不受限于朝廷的局面?也就是朝廷与盛京不和的局面?这个局面确实有利于《东北方略》在当前的形势下继续推行下去!
世铎是军机领班,朝廷和盛京地来往他都知晓,此时他也听明白了,看向李焘地眼神中也带着七分地不可思议和三分的感佩。
“故而,臣在关外整军督政。架空府县衙门;故而。臣在廊坊军中停留。实存观望要抰之意;故而,臣以提督九门之需要擅自调兵进京;故而,臣在朝廷上力辞会办编练新军大臣;故而,臣小题大做,故意在一个门官身上找茬生事!今日,臣算是把皇家和朝廷得罪透了,这个消息必须要传出去。而老佛爷的恩宠,臣如今只能心领而不可身受。迎娶家小姐之事,还是在三月丧期过后,由臣自行办理吧,朝廷不应该有任何过度的表示。洋人们的眼睛都盯着呢!”
“呼……”慈禧长出了一口气,此时,她居然有种身在李焘局中之感。不知不觉的,李达到了示敌以弱的目地。这个目的达成是依靠当今大清国中央和地方、满臣和汉官的矛盾来实现的。在没有主动意识的情况下。包括列强在内的各方势力和掌握大清国最高权力的皇太后本人,都被年轻的二愣子军阀算计了!幸亏,李焘地这个算计是为了大清国匡复失地!
“李爱卿这般为国分忧。身担重任还要身负国骂,难得啊!忠心,这才是忠心!”慈禧此时地这个表扬才有八分是真,她露出唏嘘的神情看了看李焘,又看着礼亲王道:“倘若朝中诸公都如李爱卿这般有韬略、有军威、有甘赴国难之心,大清何愁不兴旺!?”
“老佛爷说得是。”世铎赶紧地低头回话,此时,他倒有些羡慕那个洋人做派的假洋鬼子了,至少人家说话时很轻松,不用象自己一般点头哈腰地,累啊!
慈禧心道:你这个老糊涂,不中用了!李焘以匡复东北为大计,诚然是对大清国有利,却同时也稳固、加强了他的军权。那些所谓跋扈事,在军权和中央威仪的层面上来看,都是芝麻绿豆一般的事儿,上不得台面!试想,果真如李焘所经营的那般,日俄开战了,武毅新军成为不受大清管制的一支力量在某个时候介入战争,得到了匡复失地之战的成功,那时候,功是武毅新军和盛京将军的,不是朝廷!老糊涂啊,你就知道迎合圣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