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5新式火炮
东北军团司令官副官处中尉副官,这个名头咋一看起来挺唬人、挺光鲜的,可真正要像良弼一般经历过了,才知道其中的甘苦。
每天早上六点闻号起床,与司令部直属机关和勤务部队一起出操、早饭,而后整理军容去副官处报到,根据副官处长陈继烈中校的安排,或者担任卫队勤务、或者去军团参谋部见习、或者留在大帅身边随传随到、又或者下部队体验。去别处还好,在大帅身边跟着则是明显的苦差,却让人乐在其中、回味无穷。
此时的良弼就抱着脑袋仰躺在床上,半眯着双眼看着屋顶,在淅沥沥的雨点声中回想今天的见闻。
今天,中尉良弼第一次进入位于锦州城北的一号地区,也第一次看到军中称道的“总炮手”、“第二神算”——炮兵司令部副司令马国强少将。大帅和少将就蹲在宪兵司令部后院的一个简陋的草棚下,用小树枝、石子儿等物件为辅助,整整谈了一个半小时的炮兵战术——火炮在射击5000米乃至更远距离上目标时的纠偏技术。接着,中尉副官就在炮厂的车间里看到了引发他们谈论的原因,那是一门足有125mm口径、身管长28倍径的重炮!这门没有护盾的榴弹炮是国防军野战炮兵在目前的野战条件下、在快速机动的原则下,能够装备的最大口径火炮了。据说,这门火炮的最大射程能够达到10000米以上,而大帅和少将谈论的焦点,无非就是在现有炮兵技战术的基础上增加一些什么,让这门火炮发射的大威力炮弹在最大射程时,也能准确地击中目标。这么一来,俄军在远东军序列中装备的152mm线膛臼炮就将在射程外遭到我军炮击!
一发弹丸,飞越10000米的距离,准确地落在目的地炸开,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可惜,这门如此的好炮据说不会装备太多,在技术条件成熟时,将会被称为“榴弹—加农炮”或“加农—榴弹炮”*的同口径武器所取代。那么,它的替代者又会是什么样子的呢?口木陆士步科出身的良弼不禁心驰神往,却又有些后悔,早知道自己当初就进盛京官校,因为从那里出来的军官们对炮兵的认识,显然比口木陆士毕业生多得多!
想起在炮厂车间里,那位负责为火炮提供身管技术的德国技师帕李希看到大帅时的眼神,良弼就会发出会心的微笑,就会觉得那些洋人崇拜的不仅仅是大帅,还有大帅麾下的国防军!
很显然,锦州拥有中国最庞大、最先进的军工体系!也可以不夸张的说,锦州军工比口木的陆军枪炮工业更优秀一些!
更让良弼颇为震撼的是,他的大帅在忙着备战、忙着扩大军工的同时,还想到了战后的问题,想到了军工体系的产能转向民生、民用领域的问题,甚至于为此在刚才发了前所未有的火气!
他娘的那些商人们!确实不识抬举!该当统统枪毙!
不知不觉间,口木陆士毕业的前朝红带子已经淡忘了一些事情,把自己逐渐地融入到国防军这个群体之中,开始因国防军的喜乐而喜乐,因大帅的怒火而愤恨了……他暗暗决定,有时间一定要向马副司令官学习炮兵,像他一样能够熟练地背出炮兵射击指挥器和瞄准器具上的那些刻度在对应不同距离时的全部基本参数!
这么想着,良弼一个翻身爬起来,从床底下拉出一口小箱子,取出里面的一本小册子,就着灯光阅读起来。这是中尉副官趁着去参谋部实习时求得的火炮射击参数表,背熟了这个,就能在操作炮兵射击指挥器时发挥事半功倍的效果,就能不用再去做那些繁琐的应用题了,就能指挥火炮实现快速、准确的炮击!反正,在还是以直射为主的口木炮兵那里是见不到这个小册子的……
窗外传来轻微而均匀的脚步声,渐渐行远。良弼知道,那是今天的夜班副官杨鹏中尉,也就是杨翼的弟弟。如今兄弟同在国防军中的实例可谓比比皆是!马国宝师长和马国强炮兵副司令,李安堂师管区司令和李安正旅长,许承文团参谋长和许承瀚炮团长,潘金山参谋主任和潘金元团长……
脚步似乎是直入内院?发生了什么事?唉,不想,有事自然会有命令下来的!他又翻开了新的一页,上面还是密密麻麻的枯燥的数字,却又是一个想掌握炮兵指挥技能的军人不得不死记硬背的数字。
杨鹏的脚步声由远而近,在门外停住了,片刻后,门“笃笃”轻响。“赍臣,睡了吗?看你灯还亮着。”
良弼开门,一眼就看出杨鹏的神色有异,忙将他拉进门问:“什么事?”
“我、我……”杨鹏的喉头滚动了一下,才理顺了气息、稍微稳定了情绪道:“我们的大帅太累了,就那么坐着靠在沈夫人的身上睡着了!夫人和仆妇不忍心惊醒大帅,又抬不动,只好叫我去背……”话没说完,杨鹏的泪水还是夺眶而出,半晌才狠狠地向发愣的良弼问道:“你一个白天都跟着大帅,究竟干了啥?把咱大帅累成那样!?”
对此,良弼只能眼热热地苦笑,他能说啥呢?说大帅今天一早去了炮厂、钢厂,然后冒雨下第三师去带操,还亲自向你哥的那个团示范了班进攻战法,接着又去了锦州中学堂,向那些在暑期里义务召集学生补课的老师们鞠躬致谢,还自掏腰包请师生们吃午饭,再转道去巡视女儿河和小凌河的堤防,然后回到作战室听取奉天保卫战和白山保卫战的进展,谋划下一步的策略,再接着,就是办事房里那一大摊子的公文,还有那些不识抬举的狗东西激怒了大帅……
“到底怎么了!?”杨鹏一把揪住良弼胸口的衣服,眼红红地瞪视着,就好像是良弼把他的大帅累倒一般。
良弼无奈,只得略略地说了一下晚间的会议。
杨鹏暴跳怒吼:“那些商人根本就靠不住!不能指望由他们来拯救中国、壮大中国!我相信我哥说的话,国家力量的勃兴还是要靠热血忠勇的军人才能完成!这也是一个国防军人的荣耀!”
“嘘……小声点!”良弼指指内院方向道:“名扬,你职责在身,咱们明天再说。”
……
黑夜的雨幕拉出一根根银色的线条,隐没了浑河上唯一一座铁路桥的身姿。
炮眼小队长徐浩中尉蹲在大桥北端的一根柱子下,他被大雨淋得浑身湿透,却用身体和油纸伞遮掩住用油纸包扎严实的便携电台,眼睛死死地看着铁路桥的南端,等待两名尖兵发回预定的信号。
趁着夜幕和雨幕,炮眼小队的十一人侦察组必须潜过浑河,在敌人的后方寻找炮兵阵地和重要军事目标,通过无线电呼叫己方炮兵摧毁之!毕竟,老毛子的皇家近卫步兵第七旅拥有大量的75速射炮,而长期驻扎旅大的12师则装备着大口径的野战臼炮,不清除敌军重火力的威胁,我军要全歼敌第七旅就很困难,就要付出大量的牺牲,就与大帅要求保存实力的命令不符!
可是,13师上下官兵都想吃肉,还认准了要吃俄军第七旅这块大肥肉,以战功摘掉乙种师的帽子,跻身主力甲种师的行列。因此,炮团长许承瀚使出了杀手锏。他根据前些天炮击俄军浑河南岸阵地的效果观测,根据俄军装备的火炮性能和推测俄军的作战意图,把南岸分成了六个区域,其中两个区域是最合适作为炮兵阵地的。这两个区域,正是炮眼的首要侦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