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匣子看着也不小。里头应该还装了一些其他的东西,贾母如是想到。别说,她心里还挺期待的。觉得里头可能是林如海为了向她赔罪送的贵礼。否则根本没必要来这一出。紧接着,她兴致冲冲地让鸳鸯打开匣子。结果,她傻眼了。还以为又贵重物品的她,着鸳鸯打开瞎子,才发现里面的的确确有信。除了信,还有一本册子。“林如海这是什么意思?”难道那本册子是什么千年珍本?要不然林如海为何要送来?在贾母心里,林如海做出这般不孝顺的事情,理应与她赔罪,送珍贵的赔礼,恳求她原谅。然而,在林如海看来,贾母手伸得实在太长。他年纪不算大,续娶妻子抚养孩子,那是必然。只是岳母而已,又不是亲娘,还想管他再娶的事情,着实管得太宽。贾母带着满腹的疑惑,撕开来信封。然后,越看,呼吸越发不平稳,甚至开始直喘粗气。同时面如寒霜,十分骇人。身旁伺候的大丫鬟见了老太太这神色,吓得噤若寒蝉,连句话都不敢说。谁都不想在这个时候出声,撞在贾母的枪口上。“啪!”的一声巨响,贾母的老手拍在了案桌上。“岂有此理! 岂有此理!”贾母的胸口急速起伏波动。“黄口小儿!竟敢如此欺辱我贾家,我要定要他死无葬生之地!”贾母被信上内容,气得头晕眼花,险些晕倒在案桌上。但贾母是个极其爱惜自己性命的人。前阵子昏了一场,刚被太医告诫过,不可心绪起伏太大,不可受刺激,否则极容易怒急攻心,中风在床!贾母可不愿意自己余生都瘫在床上度过,因此深呼吸了好几下,才勉强平稳了自己的心绪。晕乎的脑袋,也好了许多。可笑,她以为的道歉信,却原来是断亲书!林如海竟然嫌弃敏儿送给娘家的节礼太过丰厚,因此要跟贾家断亲!无耻,实在是太无耻!敏儿不就是给娘家的节礼丰厚了点儿,这又有什么过错?林家那般豪富,当家主母给娘家的节礼准备的丰厚一些,哪儿有问题了?林如海怕是想要上王家的大船想疯了,竟然想出这么一个理由要跟贾家彻底断绝关系。就为了更好的攀附王家!岂有此理!岂有此理!贾母心里的怒火再次上涌,心头气得厉害。说白了,就是嫌弃贾家走了下坡路,没用了而已!贾母气喘吁吁,这还是她第一次被人这么侮辱!可恨,实在是太可恨!至于剩下的那份册子,贾母随意翻看了下,发现竟然是敏儿这些年给家里送的节礼单子,还有林家库房中少了的东西。以及这些年来,林家公中的花销。一笔一笔,写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像是在嘲讽贾母,瞧,这就是你教出的好女儿,竟然搬空了婆家的大半家财去贴补娘家。可真是一个大老鼠。而林如海信上就是这么写的,公然说贾敏是一只硕鼠,从婆家的搬了价值一百多万两东西到娘家。就为了能够填补娘家的窟窿,让娘家人过得体面有面子。贾母都要被气笑。她怎么就没发现,林如海是个狼心狗肺的人呢。当初她就不同意把女儿嫁给林如海,还是老国公看中了林如海的才华与林家的世代积累,是个出读书人的人家。她便想着,林家确实钱财颇丰,几世的积累,还是列侯之家,可不就是丰厚无比。那是贾家虽然还算风光,可出了太子谋反失败的事儿后,贾家为了跳出漩涡。当初下了不少血本走关系,这才得以保存下来。那次花出去的钱,送出去的东西,实在是太多。贾家公账上的钱,几乎花了个干净。她那时便预料到,往后家里在钱财上可能会不凑手。思量过后,才勉强同意了老国公,把女儿嫁给林如海。现如今,贾家钱财上短缺了些,她的敏儿拿些钱财物件贴补娘家,又何不可?只是一百多万两而已,何必那般计较!贾母当初嫁到贾家,正是四大家族最为鼎盛的时候,家中豪富,什么好东西没见过。在她眼中看来,一百多万两,也不过是区区一百多万两而已。并不是什么大数目,林如海为了这点事情就写断亲书,实在太过小题大做了些。不过,一百多万两?敏儿有送这许多吗?她怎么记得,好像才几十万两东西而已,决计不会超过一百万两。难道是林如海把家里少的东西都扣在了敏儿头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