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瑾欣喜若狂,有些语无伦次:“爹,慎郡王是想让我们用这些把家里人救出来吗……五十万两,这是多少军费啊,他竟然肯为我们家人花这么多钱……”刘渊浑浊的目光落在那满满一箱的银票上,神色复杂又动容:“五十万两银票又算什么,他曾经为了不让我们为难,连那么多座城池都未曾染指。”“慎郡王说……原本想直接救出刘家人送到鼎德城来,但那样我们就没有退路了。他想让我们自己选……若我们想救出家人,他在京中布置的人手,便会尽全力用这些救出刘家人。若不愿,他也绝不强迫,但他会策反鼎德守军,对外宣布我们的死讯,这些钱财便作为我们刘家镇守边关数十年的奖赏。待风平浪静,他会让人接家人来与我们团聚。”以军中士兵对慎郡王的向往,慎郡王想得到鼎德守军,其实无需通过他们父子二人。就如同他在信中所说,他可以直接策反鼎德守军。但他依然把选择权交给他们父子。前后两者,每一个选项,都无一为他们保全了家人,哪怕他们不肯归顺,也依旧给了他们全家人平安富足的往后余生。慎郡王说他们父子镇守边关劳苦功高,从不是停留在表面。不管他们是否愿意归顺,都是真正站在他们的角度,全方位地考虑着他们的感受。如此仁德有为的明主,还这般诚意相待,让人如何不折服。刘瑾也想起曾经慎郡王派夏金良将军来送军马,救下生死存亡间的鼎德城,帮他们拿下天沙,却一兵一卒都没有驻留就率军返回了。除了那些鼎德无法养活的军奴难民,他们什么也没带走。这一次,不但费尽心思为他们救援家人,更是连在对他如此紧要危急的关头,也还记挂着他们的意愿,丝毫没有直接逼迫他们归顺的意思。他们刘家人,从来都是被朝廷与陛下猜忌打压,何曾有谁如此珍重他们。刘瑾只觉得心头像是被绵絮塞住了一般,连鼻头也跟着酸胀:“慎郡王待我们如此大恩……我们万死难报,爹……”刘渊心意相通般地点了点头。此时他的目光之中已是一片坚毅。刘家所有人,从懂事的那一刻,就都有了战死沙场马革裹尸的觉悟。哪怕慎郡王不救他的家人,他也不会放走北戎大军。先前只是打算抗旨不遵,如今他却已是决定直接投靠慎郡王,正大光明地配合慎郡王拦截歼灭北戎大军,为中原大地的万千百姓彻底消除这一巨大隐患。哪怕为此辱没刘家历代忠烈的英名,背上谋反的千古骂名,他也在所不惜。第142章做出决定的那一刻, 刘渊只觉得心中前所未有地轻松。其实他一直都知道,自从夏金良率军来援后,他麾下就有许多士兵对慎郡王心生向往。哪怕是他曾经的直系军也是如此。不过, 他们碍于他这个将军,从未对此宣之于口。他们知道, 他的家人在京城,鼎德守军不能反。那些其他重镇调来的士兵们,私底下却是时常把对慎郡王麾下的向往挂在嘴上。燕山关禁军投奔慎郡王的消息传来后, 军中这样的情绪便越发浓重。“连禁军都可以去投奔慎郡王, 为什么我们不可以。”“那些都是无牵无挂的单身汉,我们不是上有老就是下有小,能比吗?”他们时常这般私下议论着。每每听到这样的言论, 刘渊心中就很难受。士兵们跟着他卖命, 他一直都是想竭尽全力让他们过上更好的日子的。明明他们已经有了更好的选择, 他却只能选择弹压。因为鼎德与天沙城都不能乱,乱了便会给北戎可乘之机。如今, 慎郡王的安排让他解除了所有的后顾之忧, 他也可以顺应士兵们的心意,让他们去慎郡王麾下过好日子了。他相信,慎郡王一定不会亏待他麾下的士兵们。只可惜,如今还暂时不能公布这个好消息, 不然,那些猴崽子们不知道会有多开心。想到这里, 刘渊脸上难得地露出了笑意。*二十多天后, 一个从京城来的商队途径天沙城来到了鼎德, 径直进入了鼎德城中的一处宅院。在这里, 镇北大将军刘渊与其次子刘瑾正焦急地等待着。没多久, 几辆马车进入二门,上头走下来十几个作平民打扮的男女老少。看清那些人的长相,刘渊父子激动地迎了上去。“娘!”“大哥,三弟!”刘瑾直接冲到了几人面前。刘渊的长子和幼子,也激动地跑来和他抱在一起。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