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启贤刚说了两个字,骆养性将他的头往桌案一摁,砰的一声,李启贤的鼻梁被撞断了,鲜血滚滚流下来,门牙也磕掉了两颗。这下就周围的富少们都吓得瘫软在地上了。他们平日里欺负小老百姓的时候看起来很强势,但真的到了这个时候,就软了。而且简直是吓傻了。李启贤可是当朝通政司使李若星的宝贝儿子,李若星是正三品大员,与侍郎是一个级别的!像李启贤这种官二代,是北京城里顶级圈子里的人物,平日里随便几句话,就有一大堆的富商有钱人跪舔他。还有无数人巴结他,想通过他从他爹那里捞到政治资源。从小就被捧在手心里,去哪里别人都让着,自然就形成天下老子最牛逼的性格。这围在他身边的这群纨绔子弟,哪一个不是嚣张跋扈,平日里在北京城横着走的?可今天,他们不知道他们踢到铁板了。骆养性拽着李启贤的头发,将他的头不停往桌上撞,撞得砰砰响。“说,背后到底是谁指使你的?”“没……没人指使……昨晚……昨晚我在雅兰堂和掌柜的发生了点冲突,想报复一下。”骆养性这才放开手,冷冷道:“所有人都带回去,一个个问。”到了晚上,一份供书放在崇祯的御案上。通政司使李若星跪在下面,把头埋在长袖里。“你的好儿子!”李若星全身冒冷汗,这事他也蛋疼。“是臣教导无方,请陛下降罪,臣甘愿受罚。”崇祯深吸了一口气,道:“此事关乎重大,你这儿子不能留,朕看在君臣一场的份上,饶了你和你家里其他人,但你这个官在做不了了。”“多谢陛下天恩!”李若星知道,这事已经不是简简单单砸雅兰堂这么简单了。最近雅兰堂和银钞推广绑在一起,朝廷又刚刚颁布的了政令。这起事件已经是政治事件了。如果不严肃处理,接下来的银钞推行阻力将变得很大。所以李启贤必须死,而且还得示众。至于李若星是否与此事有关,不用想就知道没什么关系,李若星好歹也是通政司使,脑子再蠢都不会唆使自己儿子拉着全家往火坑里跳。崇祯也算是仁至义尽了。“臣告退,吾皇万岁万万岁。”雅兰堂这件事发生后,到现在,整个京城都闹得风风雨雨的。去银行兑换银钞的人明显少了不少。朝堂上的大臣们也在想办法,要不要借这件事搞点事情?就说银钞虽好,但不能操之过急,否则容易引起进一步的混乱,这件事就是最好的例子。有些人连草稿都打好了,正在给文笔润色。第384章 工商局和商社这件事影响极大,甚至坊间有传闻,朝廷很可能会废掉刚刚颁布的银钞购物令。接下来两天,这个传闻在北京城到处传播。一时间,去银行兑换银钞的人倒是越来越少了。这就是崇祯要杀李启贤的原因。现在一大堆的人不想银钞普及,银钞的出现,会损害许多人的利益,例如钱庄。那些钱庄背后都是有钱的富豪,他们多少与朝堂官员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说银行出现的那一刻,就面临了无数的敌人。它在弱小中慢慢成长了一年,终于长出了形状,有了成效,自然就刺痛了许多人。那些人欲除之而后快。这个节骨眼上,李启贤这件事,如果不严厉处理,后果不堪设想。两天后,大明日报的头条就添油加醋刊载了这件事的始末。砸雅兰堂的凶手是当朝通政司使李若星的儿子李启贤。判决结果也出来了,斩首示众。二月二十三日,李启贤就被押到法场,脖子上来了一刀,人头落地。死之前,李启贤肠子都悔青了。如果在他给一次机会,他绝对不会再去得罪雅兰堂了。与李启贤一同的他的表弟,也投入监狱,终生监禁。还没完,因为李启贤这件事,李若星被罢官抄家。这件事立刻在京师引起了极大的轰动。通政司使被罢免,可见这件事是有多么严重,也看出了朝廷的决心。这件事至少警告了所有官员一件事:管好你们那些从小就娇生惯养的小兔崽子们!经过这件事,所有官员都成了惊弓之鸟,那是连夜给自己的儿子们上教育辅导课。据说某个官员的儿子想出去浪、喝喝酒,结果前脚刚踏出门,后脚就被拖回去,一顿毒打,打得连亲妈都不认识了。亲爹还苦口婆心道:孩子,爹都是为了咱们全家好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