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7页(1 / 1)

('几天之后,银行门口的人慢慢开始恢复。银行的事情算是暂时稳定下来了。但是崇祯却并没有掉以轻心,因为银行依然脆弱,银钞现在还只是局限在顺天府,这大明朝,还有一大堆的人希望银行立刻就关门。这一段时间,朝廷的大臣们又忙起来了。这一次是真的忙事情,而且是正事。例如徐光启手底下就扎堆了各种事情,什么水泥厂的扩大和增量,人员的招募。皇帝说了,北京制造局的民工一律不准用服役的形式来拉人。什么叫服役?古代是有徭役的,徭役就是老百姓免费给官府或者朝廷干活。例如知县衙门的门坏了,就找人来修,修是不准收钱的,并且是义务。例如知县大老爷要出一趟门,需要有人来抬轿子,抬轿子的人就是差役,这个差役其实是普通老百姓,是有义务来抬轿子的,没有工资。再例如朝廷要修水渠,要挖掘大运河,都是征集民夫,民夫有义务履行徭役。所以说,在古代,一旦大兴土木,必然会引起劳民伤财,大家没时间种地了,都来给贵族老爷们干免费劳动力了。杨广虽然也得罪了门阀,但死的根本原因还是步子跨太大,搞得底层老百姓也没有活路了。崇祯现在要搞那么多事,又是修路,又是挖水渠,又是建水泥厂。若是按照古代的搞法,征集民夫,施行徭役,自然是省钱,不必给工钱,但这不是长久之道。长久之道就是算好成本,给工钱。崇祯都给北京制造厂订好规矩了,所有的工人,每个月一两银子,不准不给。这不是徭役,这是找来干活开工钱的。最近徐光启就在筹划这些事。过了两天,崇祯的建议又来了。现在工事如此之多,不能所有民工都交通局来找。交通局的职责是规划、统筹和确保水泥路修建起来。崇祯大笔一挥,成立了一个工商局。这个工商局是做什么的呢?是一个职能部门,专门监管民间商社的。崇祯三年二月二十五日,又一道新的政策出台了。与这个工商局有关。普通老百姓可以到工商局登记注册商社。这大明朝也出现了新词语了,“登记”、“注册”,大家最开始还挺陌生,不过很快也就理解了。什么是商社?就是能在工商局登记盖章过的私人组织。登记商社的门槛不高,只需要1两银子就可以。有朝廷盖章的合法商社,就可以参见交通局的商社招标。凡是交通局选中的商社,就可以参见到水泥路的修建中,交通局会给商社做工钱的统一结算。招标是有门槛的,下面必须有正常劳动力男子至少100人。这事一出来后,立刻登基到大明日报上,引起了极大的轰动。为什么会引起极大轰动?上面已经说了,古代是施行徭役的,老百姓有义务做免费劳动力。但现在这个在工商局注册后参见招标成功的,却不是免费劳动力,而是有工钱可以拿的。这对于大明普通老百姓来说,是一种全新的认知冲击。古代游手好闲的人其实挺多的,尤其是北京,一百多万人口的大都城,产业链都很单一,许多人都没有工作。史料中也不少关于北京城到处是乞丐的记载,别不信,明末的民生本身已经很糟糕。许多人没有饭吃就干什么呢?进宫当太监,明末的背景很流行这一套。天启朝的时候,宫里的太监有好几万人,穿越者崇祯在穿越过来的第一年,就对皇宫进行大清扫,扫出去了六万多太监,全部安排到皇家庄园和北京制造局去做工人。这就是将劳动力合理利用。那么现在朝廷要在顺天府大举兴建水泥路,自然是需要劳动力的。工商局的这一道政策在北京城引起了很大的热议。工商局的老大崇祯都任命好了,就让刚刚从蒙古回来的陈新甲来担任。这件事是好事,崇祯也认为是好事。可他趁着闲余的时间出宫一打听,商社的口碑倒是不怎么好。原因无他,大明朝的生意人,那都是自由自在的,比草原上的野马还浪,想做生意就做生意,人家根本就不需要跑到工商局去注册。再说了,大家以前做生意就是把东西低价拿到手,高价卖出去,赚差价,可从来没有接过朝廷的生意。这种由民间商人招募民夫,来为朝廷干活的,从来没有过。大家当然也懒得去做这些。皇帝这么搞,朝廷的大臣们也觉得不切实际。 ', ' ')

最新小说: 佛系中医穿成反派的替身情人后 1900:游走在欧洲的物理学霸 在美国踢足球的我成功出道了 移动天灾竟是我自己 他怀了我的孩子 论改造报社文的一百种方法 全球返祖:我为人族守护神 毛绒小兔饲养指南 甘心情愿 粘腻心事(G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