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这件事情咱们偷偷的搞,不能告诉小王爷。”“……所以,给盖个什么庙?”“要不先把庙建起来再说,名头可以晚点再想。小王爷成亲了,得把先生也一起供上。”“这肯定,咱们又不差这点钱。”“说起来,卫家那边怎么样了?上次先生吩咐的事情,能说说不?不是让你去姜国,怎么从宁州回来了?”红二咂摸了一下:“我就是个递话的,具体事情又不是我办,我咋知道?”红三就笑他:“功夫没学好吧~你学学我……”“学你给小王爷剪头发?”“至少比你连给小王爷做饭都没机会强!”两人这么一闹,剩下的人就知道卫家那边的事情要不就是红二真的不知道,要不就是知道了也不能说。红二当然不是真的一点都不知道,但确实不太好说。当时他接到的命令是,“把卫家祖坟扬了”——尉迟先生的原话。当然里面还有各种具体的小目标,尉迟先生制定了详细的计划。他要去带话的人有两拨,主要是负责护送一队和尚出黑荥关,另外有专门的人去联系另外一股势力。等到双方碰头,商定完具体事情之后,他的任务就结束了。回程的时候顺带把姜国那边的一些信息带回来,去一趟宁州看看竺侯“感化”战俘的成果之类的。至于卫家在姜国那边的势力现在怎么样了,他还真不知道。等回了军屯,红三才小声问了一句:“蓝组的人?”“不是。”“嘶——”红三倒抽一口冷气,“那卫家……加上是先生……”姜国的皇帝对竺年盯得太紧,也就是在银城这边因为荒芜才略微放松一点。竺年行动受限。他们这些人的联系和其他方面的协调,全都靠尉迟兰来维持。不得不说,哪怕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竺年还受了尉迟兰非常多的影响,但是行事风格上,尉迟兰动手可比竺年狠多了。竺年做事,永远带着一种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的余地。竺年这会儿在银城堪称岁月静好,唯一惦记的就是要让尉迟兰多吃几顿苦瓜,不然年糕要透支。他没想到的是,姜卓刚回京城,就接到了卫国公……卫侯的求助。“安昌来袭,求陛下增援!”作者有话要说:降火良药糕儿o(* ̄▽ ̄*)ブ:苦瓜。先生(+ω+) :年糕。糕儿( ̄ω ̄):野菜。先生╰(*°▽°*)╯:胖狸奴。糕儿(╯‵*′)╯︵┻━┻:要被吃伤了!(完)第一百九十三章 气泡酒 ...世界大棋盘,从来不是单机游戏。也不是竺年上辈子玩的那种,对家只有一个。譬如南王府,就和西南昌国进行了非常长时间的斗争,一直到前两年,才算是拥有了相对稳定的边境线。南地更南方,也有诸多邻邦。只是这些邻邦体量小,对南王府构不成威胁,反倒十分依赖南王府的资源,形成一种相对稳定和乐的氛围。卫侯所说的安昌国,和昌国写出来很像,实际上是完全不同的一南一北毫无关系的两个国家。从语言体系到人的长相都不一样。安昌国在姜国以西,在上层方面是一个较为各方面都接近姜国的国家,擅于骑射渔猎,也有农耕。但是安昌国构成来源复杂,最早是类似姜、玢等分封的诸侯国,后来容纳了许多别国出逃的残兵败将,又融合了一些西方民族。到现在和最早的安昌国一点关系都没有。姜国和月国的语言书写相通,顶多就是一些口音和细节方面的差异,但是安昌国的语言文字已经另成体系。卫家的发家就和安昌国分不开关系。经过数十年的争斗,最后形成了如今的格局。如果安昌国一旦发动对姜国的进攻,卫家几乎是第一个被骚扰的。双方之间目前以一片石原为界。石原广袤,没有什么资源,倒是一直相安无事。但是最近就起了变化,安昌国骚扰过来了。卫侯人不在卫州,也不知道究竟现在是骚扰还是战争。姜卓一听,先是眉头一皱,随即让张茂实去传各位相关的大臣过来议事。姜国旧地目前防御空虚,大不比以往。安昌国这一次哪怕只是存着袭扰的心思,等探明虚实,很可能会发展成为一场真正的战争。而且目前秋收正在分批进行,到时候损失极大。让姜卓心底更觉得不痛快的是,在姜国的地盘上,而且是这么大的事情,卫侯的消息竟然比他还快。哪怕那是卫州出的事情,卫州也是姜国的卫州。有军情通报,哪有跳过他这个皇帝,先通知底下侯爵的?他们想靠着卫家自身的能力抵御外敌?能抵御的话,卫侯用得着来他这儿?还是说,想着保存自己的力量,消耗姜家的力量,此消彼长之后,再方便图谋?姜卓一瞬间想了很多。卫侯悄悄打量了一下他的脸色,只见他满脸凝重,这个时候肯定不会有什么欢喜的情绪,就只能坐在赐下的座椅上焦急等待。没一会儿,外面传来奔马的声音,几位大臣直接在殿前下马,跟着张茂实风风火火地走进御书房,进来之后简单行礼就开始做战争准备。他们一边商议,一边相关的命令就下达了下去。等到半夜的时候,会议才暂时告一段落,外面传来加急战报的通传。累得人已经完全脱力的驿丞,把一封姜扶亲书的战报递上,内容和卫侯说的差不多,但更详细一些,讲了姜扶已经率领常水的守军前去支援。姜卓命人将驿丞带下去好好休息,又补了一句:“让御医给看看。”这个消息不坏。姜扶年纪虽轻,行军打仗的经验有一点。他驻守的常水一带,就在卫州南缘,过去很近。而且他身为皇长子,姜卓给他的资源不少,堪称兵强马壮。若是顺利,甚至朝廷可以不用再额外调兵,就能解决掉这次危机。在听到这个消息后,众人都松了一口气。尤其是卫侯,整张脸都舒展得少了个几个褶子。他们跨出御书房的门槛,自觉到值房去休息。兵部尚书姚大人看着理所当然走在最前面的卫侯说道:“卫侯消息倒是灵通,驿站的消息才刚到,您已经知道大半天了。”卫侯听了,心头咯噔一声,回头狠狠瞪了一眼姚尚书:“哼!”换做以前,他肯定要和这老匹夫掰扯掰扯,但是现在……卫侯在心底阴恻恻想着:走着瞧!银城的消息要比京城滞后很多。而且理论上,只要姜卓不想让竺年知道的消息,他们就不可能会知道。但是隔了没几天,竺年当然还是知道了,并且下意识看了一眼尉迟兰……尉迟兰所在的书院的方向。带来消息的人是一早过来打工的红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