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给竺年打下手,他现在倒是常住在银城,按规矩一个月能休息四天。小院里人多,而且比较敏感,他除了上工的时候,就住在原来书院的宿舍里。书院人少,房子大,单人宿舍修建得宽敞舒适,饭食可口,比军屯的条件可好多了。蒋军官现在压根不想回军屯,还想着把自己夫人孩子带来。红四刚从书院过来,嘴里还叼着一个虾饼,咬得咔嚓酥脆:“王爷放心,您交代的活,我都干好了,您检查检查?”竺年就顺势去看昨天下午红四做的一个打磨珠子的小机器,心里面在琢磨着,难不成还真的能把卫家给扬了?小机器是手摇的,一截木头放上去,就能搓出滚圆的珠子。长随站得有点远,觉得十分稀罕,恨不得自己上手试试。“不错。今天把昨天做的几套棋,先拿去学校。”红四立刻应了一声,倒是长随问了一句:“不先送去书院吗?”竺年疑惑:“小孩儿玩的东西,和书院有什么关系?他们功课都做完了?公务都办完了?能有空玩游戏了?”长随被反问地哑口无言,但是想想这几位能够跟着尉迟先生学习的,将来肯定前途不可限量。毕竟开办书院是陛下的意思,哪怕只是做做样子,这第一批的学员也必然会得到擢升。当然,让尉迟先生来教确实是差点意思,若是陛下将来猜忌,这几个人的前途有限。但天底下又有几个人,当官能够当到让皇帝猜忌的地步?这些八九品的小官,要是没有书院,说不定当了一辈子官也还是八九品。长随看作坊里两个人已经开始干活,就自己拿了书开始学习。看话本容易写话本难,他还是得多多学习。而这场危机最终变成了战争。竺年授权给东风号的一系列木制小玩具在京城畅销,银城下起了雪,寒冷的北方开始烧起了炕,战争竟然还没有完全结束,明摆着就是不让人过个安分年。把房间从木床转到火炕上的竺年,让长随从屋外装了一盆雪,然后从酒窖里取了一桶葡萄酒出来开封。“酿酒匠人们都回去了,您不等他们开春来了再开吗?”长随看他把坛子来回比划,就很搞不懂这位王爷。明明滴酒不沾,做菜料酒都放得很斟酌,偏偏最惦记酒。竺年听了,倒是把酒坛子放到一边:“不等他们,等先生回来了再开。”尉迟兰倒是没过多久就回来了,在外间解了大氅挂好,才走过来坐到炕上:“我去跟他们说好了,明天就放假。”又说道,“冬天没什么公事要忙,不正好读书?书院里也不用他们自己烧火,不会冻到人,非得给他们放假做什么?”本来按照码头建造的特点,冬天是枯水期,正好加紧施工。无奈银城太冷,冬天施工事倍功半,还有可能不太牢固,质量不达标。很多工匠和官吏都和去年一样,早早放了假,让他们可以回城过年,等到过了上元再来也不迟。现在的银城完全没有往日的热火朝天,路上偶尔见到一个人,走路都轻手轻脚的。竺年坐过去,摸了摸他的手,确定是暖和的:“又不是给他们放假,是给你放假呢。过两天你生辰了还记得不?”竺年生辰是正月初一,尉迟兰生辰是十二月十二,差不了一个月。之前竺年错过了多少次生辰,尉迟兰也就错过了多少次。尉迟兰还记得给竺年过生辰,竺年却完全忘记了,也亏得尉迟兰不计较。尉迟兰一听,整个人都迷惑了一下:“啊?”实在是他几乎就没过过生辰。他出生在京城,年幼时随母亲住在郑家。母亲在生他的时候落下病根,把他照顾好就已经尽了全力,其它方面自然疏忽了一些。后来母亲去世,他被父亲接到了黑荥关。那时候局势紧张,有将军府也很少住,他大部分时候都随父亲住在军营里。父亲会在他生辰的时候,给他做狼牙项链,送他一匹马,一张弓,但不会刻意去怎么过。“糕儿要给我过生辰?!”尉迟兰的脑子转了半天,终于转过来,眼睛都亮了起来,把靴子一踢,就把胖狸奴扑倒。竺年今天一整天都待在屋里,衣服穿得单薄,被他一扑,整个人就摔在硬邦邦的炕革上,装模作样地哎了半声就笑了出来:“这么开心?”“嗯~开心。”尉迟兰把脑袋窝在竺年的颈窝,闭着眼睛弯着嘴角,又把眼睛眯出一条缝,凑上去在脖子上亲了两口,又轻轻咬了一下。“嗯。”竺年一下子腰都软了。耳边传来一声轻轻的“笃”,是长随把炕床外的移门拉上的声音。竺年老脸一红,听着自家没羞没躁的先生扬声喊了一句:“今天晚点吃饭!”“是。”见过大风大浪的长随,回答的声音镇定自若。可以,他刚好想到一个情节,正好回屋写下来。按照以往的经验,他今天算是能提早下班,明天说不定还能晚点上班。书院放假了,学校更是早几天就放假了。和去年一样,趁着雪还没有大,军屯和北部的商人往银城密集地送来一车车的物资。只是包括军屯的人,现在把东西送到之后,也得在城里面住上一晚才能走。今年比去年更多的是,京城里一次送来了十艘船的货物。船不是那种大船。冬季水深有限,河道较窄,怕出事情,特意换了小船。但小船也是货船里面的小船,比银湖里的那些小舢板可大多了。一群御林军充当码头工人,轮番运了小半天,才把东西都放好。鉴于上一次的事故,这一次不能再让竺年来开箱。等负责押运的是一位大太监,手里头拿着清单:“王爷和尉迟先生要是不忙,咱家先去拜见?”总不能说把东西送到了,结果正主都不知道吧?御林军就拉了马车来:“公公请。公公来得真巧,今日是先生生辰,城里头热闹得很。”从码头到银城有一小段路,此刻屋顶和草木顶上略有一些积雪,光秃的树上挂了许多彩色的装饰物。等走进了,大太监着意看了看,才发现这些不是什么彩绸,而是一些……“纸?”御林军顺手取了一个手边的红色“小鸟”递过去,笑道:“不是,就是些颜色漂亮的叶子做的。纸可贵了,城里头买起来也不方便。”小孩儿有学校上,官吏们没事就往书院去讨骂;码头、银湖船坞等地的建造,需要耗费大量的图纸;最近工地闲下来了之后,学校又开了扫盲班,专门教人认字。银城的日常纸张消耗量极大。大部分人都是根据职位定量分配。自己掏钱买也不是不行,但是数量少,价格还不便宜,大概和京城的价格差不多。一些勤学又没钱的,就让军屯去买一些劣质的纸张,价格便宜就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