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臣:……完了,陛下受刺激大发了,居然都开始分析打油诗了。几个不知死活的成年公子躲在人群后面悄悄挤眉弄眼,其中某个公子的手指偶然点到了打油诗旁边的一个陌生图标,忽然放出了一段音乐。这陌生图标其实就是喇叭图标,点击之后会播放音频。打油诗旁边的音频,显然就是这首诗的语音版。而原诗其实是一首歌曲,所以现在放的也是歌曲。不幸的是目前周遭安静如鸡,直接导致天幕那点微弱的声音非常清晰。偏偏放出歌来的公子还毫无自觉,觉得歌曲声音太小听不清,无师自通发现了调大音量的操作。于是,大殿中很快回响起了《秦王侵城曲》的演唱版,自带宫殿环境混响的那种,非常有存在感。始皇:……群臣:……公子们:……始皇额头青筋直跳,咬牙切齿,一字一顿地开口:“公、子、将、闾!”倒霉蛋公子将闾:!!!吾命休矣!秦朝的鸡飞狗跳影响不到别的朝代,更影响不到主持人说书先生。说书先生喝了一口虚拟茶水润润嗓子,一拍惊堂木,拉回了众人的注意力。【关于秦王的故事大家私下慢慢聊,还有一些小细节稍后我会补充到录播版本的结尾处。】比如秦王曾对夏无且说过“无且爱我”这种,文字形式放上去,不必过多赘述,留足遐想空间。【接下来进入正题,我们聊聊李世民这个人。】就在秦朝位面闹腾的同一时间,唐朝。长孙皇后听着说书先生讲的“弟妹、表妹、仇人之女”,同情地看向自家夫君。当帝王的,灭了敌人之后接手对方妻妾女儿其实从夏朝到如今都很常见。比如战国时期,经常是灭一国就把对方的后宫尽数笑纳,根本不算个事。但长孙皇后又觉得丈夫被说书人拎出来讲这个有点好笑,实在是没忍住,偏过头去掩唇笑了一声。这声被李世民给听到了,李世民非常委屈,立刻把脑袋凑到皇后跟前撒起娇来。“观音婢,你嘲笑我!”他要闹小脾气了!长孙皇后只好赶紧收敛表情,温温柔柔地轻抚着身前的大脑袋:“二郎,别生气了,很快就过去了。”李世民轻哼一声,没有再故作恼怒。就在这个时候,十岁的太子李承乾听了身边的近侍说天幕居然在讲自己耶耶的后宫,赶紧风风火火地带着弟弟妹妹们急匆匆寻过来,想安慰一下自家耶耶。结果刚进殿,话还没开口,先把父母的温情脉脉给打断了。李承乾:糟糕!孤来的不是时候!长乐公主李丽质作怪地捂住双眼:“诶呀,长乐什么都没看到!长乐走了!”说完拉着妹妹们赶紧溜了,徒留倒霉太子和小胖子李泰面对尴尬的父亲母亲。李世民:……长孙皇后迤迤然起身行礼:“臣妾去看看雉奴,这便先行告退了。”尴尬什么的,留给丈夫应对吧,她要去看刚出生不久的小儿子了。李世民尔康手:观音婢你怎么能弃我而去?说好的陪我一起面对天幕的呢?!李承乾抓住机会像个小尾巴一样就要跟上母后,却被他耶耶一把捞住。媳妇儿走了,儿子不准走,都给他留下来陪他看天幕。“耶耶,你说的这个我看不了。”李承乾苦着脸,试图找借口偷溜。李世民不为所动:“那你就坐在旁边看别的,你看青雀就乖乖陪在耶耶身边呢。”李承乾偷偷瞪了胖弟弟一眼。臭小子,不知道抓住机会赶紧溜,还吃起点心来,真是让人操心。李泰眼珠子一转,递给大兄一块糕点:“这个可好吃了,一起吃啊!”他可不走,留下来就能和耶耶多待一会儿了。李承乾:心累!不等李承乾想出办法偷溜,说书人已经开始介绍李世民了。【李世民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其文治武功都颇有建树,是少有的全能型帝王。更为难得的是他还善于用人,虚心纳谏。】李世民:咦?居然在夸朕?李世民支棱了起来。他还以为天幕上来就要开大招,没想到还挺和风细雨的。【但身为帝王,李世民也是有小脾气的。比如生气了会自己憋在屋子里生闷气,还要媳妇儿哄哄才能好。】李世民:?不是,这个就不用说出来了吧?朕不要面子的嘛!【李世民共有十六位记录在册的后妃,另有16个子女的生母不明,所以未记载的妃嫔数量应该还不少。】【光是有记载的,里面就包括了两位表妹,一个是前朝皇帝隋炀帝的女儿杨妃、另一个是隋观王杨雄的侄孙女杨氏。】信息量有点大。吃瓜群众们开动脑筋疯狂分析。首先这个李世民是唐朝的第二个皇帝,那他爹肯是开国皇帝。李世民和前头那个叫隋朝的皇室有亲戚关系,那他爹肯定也有。啊这,李家这是造了亲戚的反啊!隋炀帝时期的君臣们:……天杀的李渊!你没了!隋文帝时期的君臣们:很好,别让我们知道李世民是哪家的崽!还是隋朝好臣子的李渊冷汗直冒。隋炀帝时期的也就罢了,大不了直接反了,反正现在各地起义那么多,不缺他一个。就是被这么多人知道他最后成功上位,估计会遭到诸侯的针对。并不知道自家二儿子有多牛逼的李渊心里没底得很,可赶鸭子上架没了退路,只能硬着头皮反了。隋文帝时期的李渊就惨了。杨坚可不是什么昏君,大隋目前好好的呢,他李渊有什么本事造反?幸好如今这个时间点他家老二李世民才刚出生,起好的名字李渊也只跟自家夫人说过,没有第三个人知道。而且天幕也没提李世民他爹叫啥,李渊二话不说就决定暂时给儿子换个名。嘿嘿,等以后造反成功了再改回来。让天下人知道他儿子未来会是一代明主,不用担心继任之君水平太次会引得王朝动荡。南北朝时期不少国家都是因为继承人不行灭国的,所以一个英明的太子非常重要。此时的李渊还很年轻,对儿子们并没有多少忌惮,也不会像未来那样为了打压老二故意扶持老大,死活不肯换太子。所以哪怕大儿子已经展露出了聪明才智,他也迅速做出了决定——直接培养老二。笑话,天幕都给出正确答案了,不抄的是傻子!这可是代表他李渊以后能当开国皇帝的儿子!是天幕给他的提点!至于杨坚明日的诘问,问题不大。他杨家姓李的亲戚那么多,谁知道具体是哪个?李渊抹掉冷汗,高高兴兴地哼着小调去给儿子起新名字了。恰在这个时候,李渊听到了后半段: ', ' ')